6大洲、15个国家、21所大学,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责任与担当,跨越时区,将海内外高校又一次集结在一起。北京时间4月24日晚8点,由清华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举办的“全球大学特别对话:新冠疫情下的大学在线教育及展望”会议在线开启。
清华会场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与耶鲁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米兰理工大学、多伦多大学、早稻田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智利大学、埃克塞特大学、马来亚大学、内罗毕大学、圣彼得堡理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亚琛工业大学、上海纽约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蒙古国立大学、蒙古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校长、副校长和专家学者,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位代表相聚“云端”,共商全球疫情蔓延下的在线教育挑战与变革,共谋交流合作新发展。近百位UNESCO全球代表处官员、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代表旁听会议。
“疫情没有国界,世界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作为清华大学凝聚高等教育强大合力、共同打赢抗疫“全球阻击战”的重要举措之一,此次特别对话再次传递出清晰信号,即全球大学抗疫行动需秉持和衷共济理念,团结协作、开放包容,以共同努力打好在线教育攻坚战,实践大学对教育的承诺与担当,为尽早战胜疫情积极贡献高等教育力量。
邱勇致辞
邱勇在致辞中向各位嘉宾在线参加特别对话表示热烈欢迎,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抗击疫情凝聚合力所作出的努力表示赞赏。邱勇说,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造成前所未有的影响,给人类带来更多风险与不确定性。包括今天参会的多所大学在内,全球许多高校陆续关闭校园,开始在线教育。我们秉持一个共同信念,那就是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中断,教书育人是学校不可放弃的职责。邱勇表示,过去三个月,清华大学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全校性在线教学,通过实践我们总结出有效实施在线教学的三个关键词:机会、质量与公平。
首先,要让教师获得在线“教”的能力、学生获得在线“学”的机会。清华大学践行“行胜于言”的校风,1月30日做出“延期开学、如期开课”的决定,不到两周时间里,超过2600名清华教师接受了在线教学培训并掌握所需技能,而在此之前,他们中只有15%的人具有在线教学经验;2月17日,清华成功实现如期开课,3923门课程在线顺利开展;学校还启动特别计划,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在线学习,并为身处偏远地区因网络问题无法进行在线学习的学生,以及分散在世界各地不同时区的学生提供资助。突如其来的疫情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推动了在线教育的普及,大学理应迅速采取行动,以满足师生教与学的需求。
第二,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始终要将教育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高等教育是精心设计的完整体系,为了确保在线教学成效,我们要努力维护教学秩序,做到按时上课。春季学期以来,清华大学采用自主研发的在线教学软件平台进行主要教学活动,其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实时交互,并进行随堂测试、教学效果评估等。实践表明,与线下课堂相比,在线课堂到课率显著提高,师生互动更为充分。我们相信,屏幕并不是师生互动的阻碍,反而架起了师生交流的崭新桥梁。
第三,通过发展融合教育,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依托在远程教育领域的技术优势和经验积累,30多年来,清华大学持续为中国偏远和贫困地区提供教育与培训支持。在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平台学堂在线已陆续向公众开放1,900门课程。此外,学校还面向武汉等地区高校开设“克隆班”,积极分享在线教学资源,克隆班成功实现了两校学生同步上课、同步做题、同样教材、同一位授课教师。
邱勇指出,今天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发布了《清华大学疫情期间在线教育阶段性研究报告》,阐述一所大学为应对疫情所采取的努力与思考,包括决策过程、开展在线教学的系列举措,以及师生观点与经验分享等。由于新冠疫情,2020年将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同时它也见证了在线教育的空前发展。毫无疑问,疫情过后基于校园的传统教育模式将发生深刻变化。大学是人类文明的灯塔,是知识与文化的传播者。面对关乎人类未来的严峻挑战,大学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邱勇说,尽管暂时还看不到疫情的终点,但我们要未雨绸缪,更要深刻反思、汲取教训。相信我们一定能早日战胜疫情!
斯蒂芬妮亚-贾尼尼致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意大利前教育、大学与科研部部长斯蒂芬妮亚-贾尼尼(Stefania Giannini)对清华大学面对疫情率先开展在线教学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表示赞赏。她说,学习永远不会停、也不能停。当前在线教育面临三个挑战:保障学习连续性、教师具备在线教学的能力和意愿,以及以信息技术为媒介的在线教育中的隐私安全与伦理问题。教育在实时发生变化,缩小教育不平等是我们肩负的使命。全球合作是应对疫情危机的唯一办法,相信此次对话将为大学间创新合作拓宽道路,更加从容应对危机,推进构建可持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耶鲁大学校长苏必德(Peter Salovey)认为,科技推动了高等教育变革,全球高校应携手发挥创新与智慧优势,共同探索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剑桥大学校长杜思齐(Stephen Toope)表示,当前面对的挑战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关乎教学与评价。挑战来自于学生充分接受教育所需的支持和资源,来自学生群体的多样性以及所处的不同环境,也来自于教师面临的教学方式变革。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校长爱丽丝-加斯特(Alice Gast)看来,在线教育不仅仅是将传统教学转移到网上,它更需要进行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范式变革。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校长、意大利大学校长联合会主席费卢奇奥·内斯塔(Ferruccio Resta)表示,大学必须具备包容性、可持续性,这是我们所有人肩负的责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校长梅瑞克-格特勒(Meric Gertler)表示,线上与线下融合、课内与课外融合,才能实现更加立体、生动、高效的教育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校长田中爱治(Aiji Tanaka)说,只有顺应新环境、适应新变化,才能进一步实现自身发展。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校长安德鲁.马丁(Andrew Martin)认为,大家应在全球重大公共健康问题上主动担当、发挥积极作用。
世界各地嘉宾分别发言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目前已有191个国家受疫情影响关闭学校,全球超过15亿学生无法返校正常学习。疫情期间如何开展教学?在线课堂如何影响传统课堂?大学携手抗疫如何更好地发挥合力作用?UNESCO 政策与终身学习系统部主任博仁-沙克龙(Borhene Chakroun)、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校长、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布莱恩-施密特(Brian Schmidt)、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校长阿尔贝托-巴比埃里(Alberto Barbieri)、智利大学校长埃尼奥-维瓦尔第(Ennio Vivaldi)、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校长史蒂夫-史密斯(Sir Steve Smith)、韩国科学技术院校长申成辙(Sung-Chul Shin)、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校长阿卜杜拉-拉欣-哈欣(Datuk Abdul Rahim Hashim)、肯尼亚内罗毕大学校长斯蒂芬-基亚马(Stephen Kiama)、俄罗斯圣彼得堡理工大学校长安德烈-鲁茨科伊(Andrey Rudskoi)等先后进行了在线教学特色案例分享。
讨论环节由UNESCO北京办事处办公室主任欧敏行(Marielza Oliveira)主持。UNESCO国际教育规划学院项目专家米凯拉-马丁(Michaela Martin)、英国剑桥大学第一副校长格雷厄姆-弗格(Graham Virgo)、上海纽约大学常务副校长、康奈尔大学原校长杰弗里-雷蒙(Jeffrey Lehman)、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主管教学副校长阿洛伊斯-克里格(Aloys Krieg)、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书记张羽等分享了疫情下在线教学实践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带来的新变化,并就大学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未来合作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认为,疫情对于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来说确实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但也激发了高校变中求进和改革发展的新动力。病毒不分国界、不分种族,全人类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战而胜之。各国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要增进相互理解,这也是大学共同承担的责任。
爱德华-克劳利和格塔丘-恩吉达作总结发言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东南亚中心教务长爱德华-克劳利(Edward Crawley)和教科文组织前副总干事、清华大学中非领导力发展中心(CALDI)联席主任格塔丘-恩吉达(Getachew Engida)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应对疫情教育界大有可为。高校不能仅仅满足于疫情和灾难发生之后的被动反应,更应该主动作为,积极适应变化,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
参会嘉宾纷纷感谢清华大学组织了如此富有意义和成果的对话活动,并希望以各种方式持续加强特殊时期的紧密沟通,增进教学抗疫互鉴,让合作的阳光驱散疫情的阴霾。
杨斌主持会议
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杨斌主持会议。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郦金梁、教育研究院院长石中英,校办、宣传部、政研室、终身教育处等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