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期的课堂上,师生拿着智能手机未必是在“玩”,也许他们就是在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教学。学生放学后拿着智能手机也不一定是在“耍微信”,很可能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数字阅读”作业。
日前,市教育局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工作。按照计划,试点学校将不仅可以建设3D打印教室,还可以搭建移动学习平台,并利用数字图书馆开展数字阅读。
手机将变成“教具”
数字化校园到底是什么样的?按照市教育局对试点学校提出的“试点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仅仅从“校园数字化环境”的要求来看,网络建设、门户网站、(移动)网络教室、校园电视台、数字监控系统、管理应用平台、教学应用平台这7个方面是必须具备的,网络建设必须实现有线无线双覆盖,校园网络主干达到千兆以上,主干到桌面达到百兆及以上。而且,(移动)网络教室须不少于2间,能实现常态化应用且效益显著;每间每周使用次数不少于5次。此外,视频会议系统、直播(录播)教室、机器人教学教室、3D打印则是“可选项目”。不过,并非买台3D打印机就可以充数了,自选“3D打印”项目的试点学校,必须拥有至少2台3D打印机,有专用教室,且开设校本课程。
试点数字校园建设的重点并不在建设,而在于运用。按照计划,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利用远程教育输出优质资源、利用远程教育引入优质资源、移动学习、虚拟教学及实验、数字阅读等都是提升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内容。这意味着,试点学校可搭建移动学习平台,让教师、学生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教学、学习。今后利用数字图书馆开展数字阅读或许会成为常态。一位前期已经在尝试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校长表示:“今后的教育教学将逐步突破校园的限制,移动终端,比如智能手机,将被大量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手机或许就变成了‘教具’!”
今年试点明年推广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是以信息化环境、数字资源建设为抓手,以应用驱动、师生创新为核心,全面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及数字化应用,促进学校教育理念、行政管理和教学流程的重构,充分满足信息社会要求的深层次内在变革。市教育局希望通过此次试点工作,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一批理念新、信息化环境和应用效益良好的学校,并梳理总结典型经验,发挥示范辐射效应,引领全市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发展。
按照计划,我市一、二圈层区(市)县将选定20%-25%的学校进行数字校园建设试点,三圈层区(市)县也要选定10%-20%学校开展县级试点。5月31日,各区(市)县把学校的试点方案汇总上报后,市教育局将从县级试点学校中遴选50%的学校纳入全市数字校园试点示范范围,并于2015年6月底前下达试点任务。
据介绍,接受任务的学校在2016年5月31日前须全面完成试点任务,市教育局将择优选择部分学校经验推广。
校园环境全面数字化
我市将逐步健全革新学校信息化工作推进机制,围绕可持续发展、协同创新理念,在完善常规管理、应用机制的基础上,实施信息化队伍建设、评估考核、服务外包、引入社会资金合作建设等机制探索,为深入推进信息化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和支撑。按计划,试点学校将实现有线无线网络覆盖,实现校园环境(网络、终端、应用系统、资源)的全面数字化,且数字校园文化凸显,为校园信息化应用服务提供有力支撑。与此同时,试点学校还需增强数字资源建设及应用,实施微课、慕课、远程网络课程、校本特色课程等数字资源系统化建设与研究,通过多种方式利用数字资源开展常态化和特色化应用,实现优质数字资源发散、交换、共享。
市教育局要求试点学校要提升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能力,开展学科数字化探究实践、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人人通学习空间应用、移动学习、云平台及服务、网络研修、家校互动、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评价等方面开发和应用,探索学习方式、教育模式、服务方式创新。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