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英语学习APP的个性化适应研究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用户群体不断扩大。英语学习类手机客户端程序(简称英语学习APP)以其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内容丰富等特点,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同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移动APP的大量出现,无疑顺应了这一趋势,为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提供了新平台。为了解学生利用英语学习类APP进行自主学习的现状及其适应情况,研究英语学习APP的使用功效。通过调研,为增强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探索英语学习APP在大学英语辅助教学中的应用潜力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并为英语学习APP的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研究背景与目的
根据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的定义,移动学习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利用目前较为普遍使用的无线设备(如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等)更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以及教育、科技方面的信息交流”。移动学习具有灵活性、零散性、辅助性、交互性和个性化、情境化等特点。它可以分析出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习惯,喜爱访问的网站以及常用的社交软件等,从而总结出学习者的学习习惯,这是传统的班级授课做不到的。英语学习需要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随时随地用英文进行语言实时交互活动;移动学习方式的交互性、实时性等特征符合英语教学及学习的特点,成为传统课堂的有效辅助手段。国外的移动学习应用领域已涉及到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培训、远程教育等各个方面。相比之下,我国对移动学习的应用和研究虽然广度和深度都还不够,但随着认可度和关注度不断提高,移动学习的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研究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利用移动设备APP进行英语自主学习的现状及其适应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了解英语学习APP的使用现状。一是为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增强,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可行性建议;二是通过对大学生所使用的英语学习APP的调查,探讨此类应用程序在教学中的使用潜力,为大学英语教学与移动学习方式的结合提供参考依据;三是在广泛调研、深度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大学生实际需求和具体建议,为应用开发者对相关软件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设计和更新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中央民族大学在校本科生。学业阶段以大二年级和大三年级学生为主,覆盖人文社科、理工科及艺术体育类专业。其中,只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没过或没考大学英语六级)的人数占3.41%,大学英语四级和大学英语六级都通过的人数是27.32%,大学英语四级考了但没过的人是7.32%,还没参加过大学英语四级和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人数占61.15%。调查对象的覆盖面广,样本比较全面。我们在研究移动设备APP和英语自主学习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大学生使用英语学习APP现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四大类共23项。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对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第三部分为对大学生使用英语学习APP的现状调查;第四部分为意见和建议类调查。全卷包括13个单选题,9个多选题,1个主观题。共收到有效问卷205份。
结果与分析
1.英语自主学习现状
中国学生由于文化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原因,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普遍较差,而自主学习能力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这一点在“大学英语”这门课程上表现尤为突出。调查中有近一半的学生(44.39%)每周花在课下英语自主学习上的时间只有1小时左右,16.59%的人课下根本不学,课下自学3小时左右和5小时以上的总和仅为39.03%。而在自主学习的方式上,49.76%的受访学生选择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APP自主学习。研究显示:课下利用APP自主学习的时间与学习效果呈正相关。以记忆单词的数量为例,课下自主学习5小时和3小时的学生,单词记忆数量的增长幅度高出学习1小时和根本不学的学生近20个百分点。这种正相关还体现在使用APP后其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能力提高的自我认知上。调查显示:用计划好、整块的时间使用APP进行自主学习的学生中,超过50%的学生认为自己听力、口语水平明显提高。
2.使用英语学习APP进行自主学习现状
结果显示:英语学习APP的使用频率较高。18.05%的受试者选择“基本每天都用”;56.59%的受试者选择“不定时使用”。交叉分析显示:在多种自主学习方式中,已通过大学英语六级的学生没有了英语必修课,会更倾向于使用互联网和英语学习APP(80.36%)。影响英语学习APP使用频率的主要因素是不了解(39.62%)、缺乏兴趣(35.85%)和不太习惯(30.19%)。如何推广英语学习APP,激发学生兴趣,是教师和设计者需考虑的问题。
学生使用APP的时间安排普遍缺乏系统性。选择时间安排“未计划,零碎的”占72.2%;“计划好、整块的”仅占9.75%;“两者结合”占18.05%。交叉分析显示:未计划、零碎地使用英语学习APP的学生认为自己单词量提高最少;而用计划好、整块的时间使用APP学习,选择“单词量大幅度增加和增加”的学生比例最高。在英语学习APP的种类选择上,学生总体倾向难度较低的、工具型的,如有道词典、谷歌翻译、百词斩等。而对需要较高单词量、阅读和听力理解能力的英文资讯类和视频学习类APP则较少选择。那么是否说明这两类APP的作用比工具型APP的作用弱呢?学习动机与APP种类选择的交叉分析显示:虽然词典工具APP类和专业学习类APP的被选比例最高,但有出国需要的学生相比其他学习动机的学生更喜爱英文资讯类和视频学习类APP,选择人数百分比高出15%~20%。原因可能是准备出国的学生将来需要读懂英语教材、文献,听懂英语讲座;在如今的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这类需要较高英语综合能力的资源有广大受众,重要性不容忽视。
专业也影响着学生对APP种类的选择。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学生选英文资讯类和视频学习类APP最多,说明这类学生对难度较高的内容需求量更大。且此类学生使用APP之后,听力有大幅度提高和有一定程度提高的人数总和(49.14%)远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理工科专业占35.21%;艺体类专业占33.33%)。说明这两类APP对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有较好的作用,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多加利用。
3.对英语学习APP的使用体验
英语学习APP的最大优势是便携灵活、费用低,这两点分别得到了84.47%和73.30%受访者的认可。同时,其趣味性强的特点也得到了43.20%受访者的认可。但其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主要体现在本应发挥优势的交互性和反馈机制上。只有14.08%的受访者认可其交互性,仅19.90%的学生认为其有助于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时间。只有5.34%的学生选择“APP能帮我找到学习伙伴”。在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背景下,多数英语班级的学生来自不同自然班,而且英语课时较少。如何利用APP使学生在课下找到学习伙伴,增进学习者间的协作,是设计者的努力方向。高达48.06%的学生表达了对APP反馈机制不足的强烈不满。另一个不足之处体现在其内容上。高达83.00%的学生认为目前英语学习APP的内容专业性仍需提高,意见包括:“APP的选择太多,重点不分”“资源更新慢”“需提供更专业实用的知识”“加强复习巩固方面”“希望能每日提醒我学习”“不光得注重趣味,还有效果”“准确性需提高”“应针对不同人群”“更人性化”“软件首页设计杂乱,美工欠缺”“减少费用,不要广告”等,这都说明APP设计者们需要在软件内容、隐私性、洁净度上进行改进。在英语学习APP与课堂教学的关系上,学生普遍希望将二者结合并得到及时反馈,但不倾向在线公开发表作业成果或拿到课堂上展示。有学生表示:“我喜欢课堂教学,课下自主APP。”这说明教师在利用APP辅助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并理解学生普遍面对着较大的学业压力,应避免将APP学习变成一种评比手段,并且要注意保护学生隐私。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将英语学习APP用于教学是必然趋势。首先,学生已明确表现出课下使用APP学习的主动性,APP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帮助初见成效。对于这一新的自主学习方式,大学英语教师须加以重视,合理利用。其次,学生在使用英语学习APP自主学习时存在时间不足、缺乏计划性、APP类型选择单一的问题。即便如此,APP仍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有计划地使用英语学习APP可以帮助提高学生最为重视的听力、口语能力。最后,现有的英语学习APP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交互性及反馈机制不足。APP学习资源设计很少从学习者角度出发,没有后续的支持服务,缺乏与学习者的沟通互动。学生无法通过APP找到学习搭档或与其他学习者进行充分的交流,且APP没有设计有效的练习、评分及答疑功能,使学生无法提起兴趣。另外,软件开发者在APP的专业性、安全性以及人性化方面仍需努力。因此,如何通过运用新兴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模式的革新成为教师必须积极解决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合理利用英语学习APP这一新型工具,鼓励学生课下有计划地进行英语技能操练。教师必须引进新方式方法,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并给予适当指导和反馈。一方面,在将英语学习APP与课堂教学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避免APP的过度使用,使其沦为打分、评比的新手段,从而增加学生压力,对APP产生反感。我们的初衷是通过英语学习APP这一平台增强班级互动,使教师参与并指导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对新内容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的评价与反馈一定要伴随整个学习过程,并在评价时选取合理的方式,如在学习者相互之间建立群组互评,了解彼此的学习方法及状态,共同进步。另一方面,英语学习APP的设计者可以与有经验的英语教师合作,加强课程资源的规范化设计、开发和实际应用,从而提高APP内容的专业性。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建立英语学习APP的后期支持平台,在师生使用APP出现问题时及时引导、给予反馈。在建立全面系统的资源评价机制方面,教师与APP资源管理人员的沟通尤须加强。另外,设计者应充分考虑学生用户需求,推出更人性化、更安全、更干净的软件。(作者:郝晶晶程剑峰刘桥,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