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学生杨济源勇斗歹徒牺牲的英雄事迹告诉人们,一群充满朝气和正义的大学学生,面对罪恶能够挺身而出,视死如归,用生命践行了这个时代所需的浩然正气和社会责任感,让全社会看到了当代大学生是可以担当国家建设和民族重任的青年一代。人们在追忆英雄、打击罪恶、思考未来的主流中,却有少数声音提出学生英雄“理性不足”,说什么大学生抓小偷是“不该干的事情”实在让人遗憾至极。
不难想象,一个人要在短暂的瞬间,预知自己的行为是否成为英雄,显然不合逻辑,难道因为英雄牺牲了就不该干?如果没有牺牲就该干?那么试问,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舍身堵枪眼、15年前勇斗歹徒身中14刀的徐洪刚,他们的理性在哪里?
现实中,成就英雄壮举往往只需一念之间,但塑造时代所需的英雄精神却需要全社会长期、系统、共同的努力,从小到大到终身,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各行各业各战线,需要不断地接力和传承,共同弘扬真善美,合力打击假丑恶,很难想象一个平时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对他人没有关爱缺乏大爱的人,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舍己为人,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社会已经开始变得十分冷漠、自私和麻木不仁。汶川大地震的“范跑跑”,对突发灾难中的教师职业道德责问得还不够多吗?倒在路上的老人竟没人敢扶,对社会诚信伤害得还不够深吗?冻死的学生和寒夜被赶下车的农民工,对经济发展中的社会人性拷问得还不够狠吗?
当人们在寒流中呼唤正义,在深沉中急切期盼情感回归的节骨眼上,这下好了,当我们还有少得可怜的几个敢于担当的学生出现在勇斗歹徒的场面时,竟有人质疑他们理性不够,这是在理性地引导社会,还是在为犯罪嫌疑人开脱罪名?难道真要让全社会回到鲁迅笔下的“看客”时代吗?这种脱离爱和责任的“英雄理性说”对学生而言,不是躯体上的“形而上学”还会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