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11年第10期 > 教学研究
重视专业能力培养 落实本科教育面向未来的基本要求
2011-10-18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蒋宗礼

字体大小:

重视专业能力培养 落实本科教育面向未来的基本要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蒋宗礼

  教育正在摆脱单一的知识传授功能。哲学家费希特曾经指出: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而不是培养人们去适应传统世界;教育重要的不是着眼于实用性、传播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其自我性、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出的教育定义已经从“有组织有目的的知识传授活动”变为“是能够导致学习的交流活动”。这是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本科生教育强调可持续发展、面向未来的基本要求。

  之所以将知识、能力、素质作为教育的三个要素,是因为只有将这三者贯通于教育的全过程,才有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应当说,丰富的想象力加上扎实的基本功构成创新的源泉。对飞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更是如此。为此,依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特点,我们主张选择适当的知识为载体,实施专业素质教育和专业能力培养,并强调创新意识的建立和丰富想象力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教学活动更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施教者和受教者的“能力意识”,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进行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的研究,研究成果《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已出版发行。为了与同行们进行更广泛地交流,本文将举例叙述其主要思想。

  1.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东西方教育各有特长,美国学者贾尼丝o萨博曾经简略地对比了东西方教育的差别,如表1所示。这里并不讨论贾尼丝o萨博对比结果的准确性,只由此可看出,知识、能力对学生都是很重要的。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情况来看,能力基础与知识基础缺一不可,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能力基础甚至更为重要。在学习已知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建立探索未知的意识,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未知的基本能力,同时实现对他们能力的全面培养。

表1 东西方教育对比

序号 东方教育 西方教育
1 能够知道答案 能够提出问题
2 带着兴趣去听 表达有力的观点
3 能理解别人的意思 能概括抽象的东西
4 能抓住要领 能演绎推理
5 能完成作业 能寻找课题
6 乐于接受 长于出击
7 吸收知识 运用知识
8 善于操作 善于发明
9 长于记忆 长于猜想
10 喜欢自己学习 善于反思、反省

  高等教育中,对能力培养的总体要求是很明确的,这一点在工程教育的基本要求中有着非常明确的体现。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不难看出,“能力导向”已经成为工程教育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本科教育如何跳出上级热、教师冷?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到2022年要建设2万门“金课”
· 北大本科教育:设荣誉学士学位 学部内自由转专业
· 教育部等九部门:养老服务将发展研究生教育
· 武汉8高校获5125万元助力本科教育
· 杨乐:关于提高本科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看法
· 教育部:高校在本科阶段设互联网低碳等新专业
· 规范办学准入条件 中医学本科教育有了国际标准
· 厦大副校长邬大光:本科教育需更深入更全面改革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