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本报一版发表了某高校物理学院博士生导师俞允强就学生成绩“稳步下降”等问题致学校领导的一封信。鉴于信中提到的问题在高教界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我们将开设专栏,刊发教师、学生及各界读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今天,我们摘编的是俞老师所在学校网站物理论坛上一些学生和老师就此信发表的意见。
我个人觉得,问题不在考GRE、TOEFL上。观察周围准备出国的同学,绝大部分是很重视这些专业课的,就算仅仅从功利角度来说,要拿offer也必须在这些课上拿分。
关键在于学习的动力和兴趣问题,说老实话,很多人都对专业课程没有太多深入学习的动力。
我个人以为转变的希望,在于学校对课程的合理布置。我觉得,增加限选,给学生更多选择自由也许是可行的方式之一吧,另外缩小系的规模也是必要的。
——98级一个发言的
俞老师的电动力学我上过,俞老师讲得很好,问题当然不在俞老师身上。
我认为关键是物理系人心涣散,包括我自己,不知毕业后前途如何。当初也是一腔热血来到这里,可后来越来越颓废。对一所大学的评价,应该有一个标准,是比一比学生入学时和毕业时的状态,毕竟是“学”校。
——物理系毕业生
我想对于这个问题,最根本的一点是,相当比例的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如果多数学生没有这种动力,即使没有GRE、TOEFL的召唤,即使没有网上QQ的寻呼,即使没有电脑游戏的诱惑,也是学不好的。更何况现在的诱惑比几十年前多太多了。
究竟为什么没有动力,这可是个让所有人,包括现在研究教育的专家们都很难解释的问题。也许是长期应试教育的副作用?
——刘川
记得刚刚恢复高考的那几年,学生们学习的精神真是如饥似渴,除了上课,课外要读大量的参考书,老师答疑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至今很多老师都怀念那时的学风和教这些学生的享受。
——ani
我是教大学物理(工科)的一个教师,对俞老师的感受与痛心深感理解。这种现象到现在也没引起足够的正视和思考。这里我想说的一点是:千万不要招那么多人,125个人在一起上课,绝对没有好的效果,我看30个人就挺好。
——尧日
俞老师,看到你的信很感动!我想如果你去教非物理专业而喜欢物理的学生,你会安慰很多,因为我发现到这里的物理论坛逛、经常来讨论物理问题的人,好多都不是物理专业的。
——Standing
现在知识更新得非常快,工作中用到的东西,不能希冀在大学里全部教给学生,大学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
这里我也真诚地奉劝学生,大学4年太宝贵,要有取舍,不能什么都顾,不要让自己后悔,不要让你们的老师太失望。
——陆元荣
我酷爱物理,可我只能通过“旁门左道”(旁听)继续学。可惜啊,这就是教育体制的问题,那么多痴迷于物理的学生,因为把全部精力花在物理上,而不能通过高考要求。在国外叫特长、专长的,在中国叫做偏科;国外老师的座右铭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专长”,而国内似乎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缺陷”。
——大墨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