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教育部:同等学力申硕3月报名5月考试
2004-02-23    

字体大小:

    2004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将于2004年5月30日举行,报名工作安排在3月份,并再次在全国范围内采用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相结合的方式,部分省市区还将开展准考证网上下载试点工作。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是我国目前开展非全日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国家为公民设立的通过自学等方式获取硕士学位的主要途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始于1995年,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为保证我国学位授予的总体质量,规范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而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目的是测试申请人是否已具备获得硕士学位所必需的最基本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是同等学力人员获得硕士学位的出口把关考试。全国每年参加此项考试的考生有15万人次左右。

  目前,外国语水平考试的语种主要有英语、俄语、法语、德语和日语。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按一级学科设立,考试的学科除了以往已经开设的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学、历史学、地理学、生物学、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物学、建筑学、临床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农林经济管理24个一级学科外,今年新增设了中国语言文学、公共管理和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三个学科。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安排在5月30日的上午进行,外国语水平考试安排在下午进行。

  网上报名工作是为提高考试管理效率,方便考生而推出的改革新举措。即改革以往通过填涂信息卡采集考生报考信息的方式,代之以考生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填写并提交详细的报考信息。2003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已在报名工作中采用了此项新措施,成为最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采用网上报名的国家级考试之一,而且,有些省市还开发了通过网上支付报名费用的功能。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而且由于在网络上已完成了基本信息填报并可反复修改,现场报名只需照相,加快了现场报名速度,减少了现场报名的滞留时间,同时所采集考生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得到提高。这项改革措施不仅受到广大考生的欢迎,也得到了招生单位和考试界同行的充分肯定。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学位中心拟将此项成果继续推广到今年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中报名工作中。请参加今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于2月底从教育部学位中心网站www.cdgdc.edu.cn上查找其考试所在省市区报名网址及报名安排,登陆有关网站填写报考信息,然后在规定时间内到现场报名点照相,确认报名信息。

  教育部学位中心通过本报提醒考生,一定要先进行网上报名,然后到现场照相,否则现场输入报名信息将会大大延长考生现场滞留时间。同时在网上填报提交信息前,一定要认真阅读报名程序和考生应试守则,熟悉有关违纪作弊处罚规则,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进行网上报名。另外,真实详尽地填写有关信息,特别是通讯地址一定要准确无误,避免发生邮递有关文件的误递或退回现象。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谈研究生扩招
· 教育部: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进行
· 2001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评出
· 教育部紧急动员高校严防“非典”
·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计划招生275万人
· 教育部推迟硕士复试时间等确保师生健康
· 教育部采取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
· 教育部:有能力让每名中榜学生上大学
· 教育部科技司司长谢焕忠谈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
· 教育部国际司司长谈自费出国留学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