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采访人:
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助理、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孟繁华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 洪成文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储朝晖
采访人:本报记者 丰捷
大学本是世人心中的圣洁之所,但这些年,“腐败”这一为公众极度憎恶的行为却一再与它发生关联。
相关专题:教育之“恶现状” 相关讨论:“武大最大蛀虫”提醒啥? 相关讨论:“校官”频落马根源在哪? 相关讨论:还有多少“净土”是腐败新高发区 相关讨论:高校腐败:教授沦为“阶下囚”令人痛心 相关讨论:武大受贿案装糊涂比真糊涂更可怕!
由武汉大学两名校级领导涉嫌受贿、湛江师范学院院长涉嫌有经济问题引爆的对于高校腐败事件的集体回忆触动了全社会的神经,震惊之余,人们大声责问——今天的“象牙塔”怎么了?
该是冷静思考的时候了。或许,问题的爆发正是推动改革的机遇,时机不可延误。
记者:从学术腐败到行政腐败,近年来,发生在高校的“丑闻”接连曝光。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其根源在哪里?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洪成文:我认为近两三年来不少高校领导因为职务犯罪而纷纷落马,凸显出高校领导监管问题的严重性。
高校职务犯罪为何集中爆发?原因十分复杂。从监督缺位和政策设计的不到位,到一些大学领导自身自觉抵制腐败能力薄弱,无不可以成为归因的对象。
这里我想强调一点,有人认为高校职务犯罪频发是因为我国高校盲目扩招、快速发展所致。高校规模快速扩展是否一定助长腐败,需要作进一步研究,从目前看两者间没有必然联系。
其次,有人指出,今天我国大学的项目多了,手头掌管的资源多了,大学校区多了,所以才出现了这么多的腐败。对此观点,我不敢苟同。即便大学的资源、项目规模扩大有可能增加管理的难度,但这一定不是导致大学领导行政腐败频繁出现的根本原因。
孟繁华:大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是社会的知识库、思想库和精神库。我们称其为“象牙塔”,是因为大学集中了科学文化精英,也集中了人类历史的思想精华,表现为超越社会一般价值的“距离感”。然而,近年来,部分大学陶醉于所谓的“社会适应论”。大学精神在很大程度上被遮蔽。人文精神被科学主义遮蔽,理想主义被现实主义遮蔽,超越精神被实用主义遮蔽。市场经济时代所催生出的功利主义的利益效应和竞争意识,充斥在大学的各个角落。管理项目化、教学标准化、学术程序化,从根本上讲已经远离了大学的特质。办大学应遵从教育学规律,经济学规律只是局部的。这几年学术腐败和行政腐败现象有所增多,从本质上讲正是这一思潮影响所致。
储朝晖:高校的腐败不同于社会其他行业的腐败,他所造成的社会损伤也远非经济账所能算得清楚的,必须在看到经济损失的同时,看到它对人才成长和发展方面造成的恶劣影响。
记者: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高校自主权不断增强,但在这一过程中,是否疏漏了一些环节?当前高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储朝晖:我认为疏漏的不是一个环节,而是一个大的方面,就是来自学生和教师对高校管理行为的监督。在一所大学之中,从权力和责任角度说,每一位教职工,每一位学生,或者准确地说每一位学人都应既有其责任,也有其权力,高校的自主权应该是在这样一个权力基础上的自主权。高校的自主权不应仅仅是校长或高校领导的权力,而是所有师生和各层级机构共同享有的权力,如果忽视这些权力谈高校自主权不只是不全面的,也难以保障这样的自主权是健全的。只有在整个高校内部建立起从师生到校级领导权责相称而且分明的体系,自主权才可能正常发挥作用,而现在几乎没有一所高校建立起这样的责权体系。
孟繁华:扩大大学办学自主权是促进大学特色发展的保障。问题出在这一自主权建立在什么管理理念上。大学管理以竞争为导向,还是以合作为导向,反映了管理主体的核心价值。竞争思维和行政化管理是对应的,合作思维和扁平化组织相统一。受市场化思潮的影响,近年来竞争价值和竞争思维一直主导着一些大学的管理过程,不断引入“竞争机制”已成为日常话语和制定规章制度的首选原则。当然,竞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激发了教育活力,提高了教育效率。但在当前形势下,其弊端越来越突出,很多问题都是因为过度的“竞争意识”导致的。从当前大学管理现状看,一切基于过度竞争的管理方案,都应该重新梳理和修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