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多数高校制定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仅仅是纸上谈兵,预案的培训演练等动态调整工作并不到位。这是记者从昨日举行的第五届国际应急管理论坛暨中国优选法、统筹法域经济数学研究会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上获悉的。
两位来自兰州理工大学的应急管理领域专家在《高效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现状及对策》论文中指出,高校突发事件共分五类,除了大家普遍认知的地震、海啸、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火灾、挤踏、安全生产等事故灾难;传染病疫情、群体性食物中毒、饮用水污染等公共卫生事件;恐怖袭击、群体冲突、行动性短信非法传播等社会安全事件外,还包括因招生违规或骗局引发的学生家长与校方冲突、因教育管理问题和后勤服务质量下降引发的罢课、联名抗议、恶意网络帖子等。
专家指出,我国高校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不同地区和类型的高校实际情况差别较大,造成当前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存在四个突出问题。首先是对应急体制的管理基础和应急能力建设缺乏系统认知,这直接导致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体系不健全,应急预案层次不清。
预案的制定缺乏充分的校园风险和应急能力评估,制定过程不够科学。预案内容相对简单,很多内容表示都只是一般的管理要求,有些应急预案并未完全设计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四个阶段;同时,应急救援和协调机制方面的可操作性不强,很多解决方法和措施不具体,责任不明确,保障措施单一。
许多高校内部没有专门处理突发事件的机构,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或是救援人员欠缺应急能力和救援知识技能的定期培训,不能满足实际应急活动的需要。最后一点则是,有些高校的应急预案制定和发布年份距今已经5至7年,之后从未进行修订和完善,完全无法适应近年来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和办学实际的发展。
对此,应急管理专家指出,在实践中,高校要确定法定化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程序,提升预案内容要件及其工作的完备性,并且强化科学的预案培训及演练工作,从而实现理想状况下,应急预案导向鲜明、目标清晰、可操作性强。
据悉,第五届国际应急管理论坛暨中国优选法、统筹法域经济数学研究会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是由中科院研究生院、美国北卡罗莱那州立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联合主办,300余位中外应急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有效应对近年来各种频发的自然灾害及各类紧急事件展开研讨。
樊宏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