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研究 > 发展研究
验证创新教育 应该让学生到工厂中接受检验 
2010-04-26    人民政协报

字体大小:

  创新教育、创新人才、创新国家,多少声音在提问,又有多少声音在呼唤。一位已经退休的老教授选择了践行。

  “是不是创新教育,让学生到工厂中接受检验”

  ——北京理工大学张忠廉教授的创新教育实践

  一位75岁高龄的老师依然忙乎在一个实验基地上,几乎每天都要从下午六点多工作到晚上12:00,除非实验楼关门。他曾经两次在工作中晕倒,“我的学生都特别好教,否则,晕倒10次也不算少”他说。

  10年间,从他的实验课堂上走出了418个获得北京市和国家级科技创新奖励的学生,仅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国内顶级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中,就有35人次获得一等奖。已经有很多从实验基地走出的同学担任了科研单位、工厂、企业里的骨干科研人员。

  后来,王绶绾、王大珩、周立伟三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还把一批中学生送到这位老师面前,“那时候王大珩院士还能拄着拐杖走来,他带来的这些中学生‘想当科学家’,我就收下了。”这位老师叫张忠廉,是北京理工大学退休教授,2000年,在学校的支持下,他创办了“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创新教育实验基地”。

  让老美看上我的学生

  张忠廉的实验基地在北京理工大学几乎无人不知,每年有全校10个学院26个专业的400多本科生和研究生在这里上选修课,“有时候,同学抱着椅子坐在这里听张老师的课,像看戏加座一样。”一位老师指着阶梯教室的走道说。

  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电子信息专业实验班2005级本科生宋哲已经顺利读研,他是在大二第二学期走进实验基地的,他说,最初的学习是辛苦而新奇,“周一晚上,张老师指导我们进行一些简单的电路制作与调试,周三晚上,我再运用周一学到的知识,帮助没有完成电路的同学进行调试。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使我飞速进步。”宋哲第一个作品是一个多功能音乐盒,从硬件电路的调试到汇编语言的软件编程,都是他自己独立设计制造。后来,宋哲为主要项目负责人的“废旧电池回收机”在全国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中一举拿下一等奖。“得奖是其次,更重要的是我们从张老师身上学到了诚实、执着、严谨的科研态度,在这里锻炼的科研能力将让我终生受益。”

  北京理工大学几个重要的特等奖学金评选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成绩是重要条件,要求学生答辩介绍,很多申报这些特等奖学金的同学谈到他在张忠廉老师的实验基地学习并获得重大奖项。

  光电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王宁刚刚和另一位同学拿到了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录取通知书,并获得全额奖学金,“国外教授挑中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重我在光电创新教育实验基地训练了良好的科研能力。”王宁说,在实验基地,他第一次拿起了电烙铁,第一次设计出了自己的作品,第一次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张老师给了我太多的教导。”

  “老美看上我的学生,我很高兴。他们从国外回来看我,还要带给我新的实验方法,或者国外的信息,或者他们先进的教学模式。”

 

  在旧货市场培育创新精神

  “学生喜欢、家长赞成、社会欢迎,说明我的课上好了,否则,我就改。”满头银发的张忠廉老师声音依然铿锵,“我教出的学生让公司、科研单位看得起,主要是上班就能拿得起活,又有潜力、能创新,一位同学到美国的导师那里,第三天就进实验室帮忙了。”

  怎样培养社会欢迎的、能创新的学生,从教50多年,张忠廉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他自己设计了独立于大学教学计划之外的8学期“八步教学体系”,从学生入门提交400字的选题报告开始便走进他的“塑才通道”,并且建立档案。“科研理论必须扎实,没有捷径,第一二学期都是手把手地教,第三学期开始就‘放羊’了,他们可以自行研发创造,再大一点就‘大哥带小弟’,既锻炼每个学生的团队合作,又训练优秀科研胚子的担当科研骨干的能力。”张忠廉把上世纪40年代从延安走来的北京理工大学“传帮带”的延安精神在实验基地继续播种。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2020年上海市将实现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全覆盖
· 创新教育模式 多措并举提升就业质量
· 创新教育需“破茧化蝶”
· 学校应成为创意共同体
· 别人家的老师:高校老师带着学生 上课“玩扑克牌”
· 什么是好的创新教育
· 西安邮电大学:创新教育“驱动”学生核心竞争力
· 国内创新教育差距大 专家热议创新教育如何教?
· 教育部拟年内出台措施 力促高等学校创新教育
· 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与网络环境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