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11月5日电(记者柴海亮吴献)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一名14岁的中学生,因觉得自己难以承受来自语文老师的责怪,一念之间自缢身亡,使家长和老师顿时陷入巨大的震惊和悲痛之中。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有关教育问题的深刻反思。
悲剧悄然发生……
死者的名字叫凯钦,男孩,生前是呼和浩特市第三十四中学的一名初二学生。
小凯钦的父亲韩建斌给记者介绍了事发的前后。10月31日中午12点左右,按照平时一贯的生活规律,凯钦就应该放学回家吃午饭,但快到下午1点,他还没有回来,家里人开始着急了,分头寻找。后来,母亲王敏痛苦地发现,孩子上吊在自家的凉房里。
韩建斌悲痛地说,出事的那天早上,凯钦和往常一样在7点左右离开了家,可他没走两分钟又折回来对他妈妈说:“妈,今天天气剧冷,你跟爸上班时多穿点衣服!”“这孩子怎么会走一步呢?!”痛苦一下笼罩着这个本来快乐、富足的家庭。
据呼市公安局新城分局刑警大队干警现场勘查,孩子是踩着梯子上吊死亡的,小凉房里的东西没有乱动的痕迹,有一封遗书放在死者身旁的柜子上,并用钉书机整齐地钉好。
凯钦在遗书里说,要用死来向老师证明自己的清白,并讨回自尊。负责调查的公安人员认为,这封遗书也是目前孩子自杀原因的最重要的解释。这封读来揪人心痛的遗书约400余字,现摘抄如下:
妈妈、爸爸:我走了,这次并不是无原因的。是因为我在学校淘气,把钢笔水甩在了语文老师的身上。我其实只甩了一次。但老师不信我,非说以前有人甩的也要我承认。我很屈,还说如果我不承认,就和我没完没了。还说我是人渣,是没人性。我实在受不了了。我夜里一闭眼就看见她来骂我。如果她不相信我,我就只有拿死来证明……她让我失去了自尊,失去了人格,失去了我内心就(最)保(宝)贵的东西……
说起向语文老师衣服上甩墨水的事儿,一位熟知内情的老师告诉记者,这是一个星期前的事,语文老师认为凯钦往她身上甩过4次墨水,可凯钦只承认一次,而且十分生气的语文老师责怪了他,并要求叫家长来,使凯钦感到特别委屈。
“但是凯钦的死太突然了,谁也不会想到。”这位老师流着泪说,“凯钦性格活泼,爱说爱动,不象心眼小的那种孩子。”
校园同样弥漫着痛苦
得知凯钦自尽的消息,34中的师生都深感悲伤。一位校领导含着泪说:“家长失去了孩子,学校失去了学生,我们同样痛心疾首,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处理好这件事。”
凯钦的同学得知这一悲剧后,也都泣不成声。一位姓杨的女同学对记者说:“平时大大咧咧的他,怎么会为这点小事离我们而去呢?我真不敢相信!他真不值的!”
通过校方的联系,昨天下午,记者还在34中校长办公室,见到了这位语文老师。她两眼红肿,精神萎靡。
语文老师姓亢,今年50岁,从教25年,曾获得过二次呼市教委“优秀教师”和一次“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沉重的话题,都在亢老师的哭泣声中进行。“对孩子的死,我太痛心了,谁也没想到这个结果……”一开口说话,她就泣不成声“花季啊,他怎么不懂得生命的珍贵呢?”
“这几天来,我无时无刻不在反省自己,是否对学生要求过高?没有估计到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没有及时跟家长沟通?”她接过校长递过来的毛巾,擦了擦满脸的泪水。“我真的很后悔,对不起孩子和家长。”
亢老师把一直捏在手里的一沓纸递给我们。原来是凯钦在10月25日写给她的“检查”复印件,还有她自己在出事以后写的“甩墨水事情的经过”的复印件。
“这场悲剧,给我这个有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教训,而且敲响了一个警钟哪!”亢老师后悔之情溢于言表:“教书育人,千万要注意方法,对孩子要有爱心,教育工作要细致再细致,尽量想的周到一点。”
教育、心理学家的反思与警示
一些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个悲剧固然了反映目前我国学校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但它也是包括家庭教育、孩子自身心理素质差在内的多个消极因素互动的一个偶然结果。
呼和浩特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一位专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专家认为,这个悲剧的根源是多方面的,比如孩子本身的性格缺陷,是悲剧发生潜在的一个重要条件,与老师的矛盾仅仅是一个诱因,不是决定性因素。当然,他认为,如果老师掌握了较好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学生实行“因人施教”也许会避免悲剧的发生。为此,他建议教师要不断加强知识的自我更新,使自己的教育水平能跟上不同孩子的成长。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学教研室的一位教授也认为,孩子自杀的原因可能没那么简单。他猜测说,孩子可能还有其它的心理压力和痛苦。同时,他认为初中阶段的孩子都是“小大人”,在心理学上讲,是一个“危险”的年龄段。因此,他强调应该加强中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郝保文认为,这起令人心里滴血的悲剧虽是一个特例,但它却给全社会以深刻的警示,记住它,会促使更多的人去思考和警醒。这位教育理论工作者在认真分析了这例悲剧后,对社会提出了以下警示:
一提醒老师,要相信孩子,而且要做到相信每一个孩子,爱每一个孩子。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学家曾说:漂亮的孩子人人爱,而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老师真正的爱。老师不要去充当孩子的绝对权威,而要做孩子的良师和益友。
二提醒社会,要尽快走出“英才教育”的误区,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的目的应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合格社会公民,为此,学校、家长、社会评价学生的陈旧观念都必须改变。
三提醒家庭,不要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过于功利,过于严厉。家长不仅也要给孩子减课业负担,还要减心理负担。
给孩子一个民主、和谐而又不失规范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四提醒学校,要适应当前独生子女学生的群体缺陷和社会环境不良因素影响大的新情势,及时转变旧有的一些教学观念。教学上不能分三六九等,应该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同时要注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社会各界人士呼吁:加强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助理巡视员贾学义说:“我也当过多年的老师,教育学生确实需要注意方式方法,但当老师的骂孩子几句,孩子也不能去死呀!我认为这起悲剧一方面告诉我们目前少年儿童对自尊的要求大大提高,一方面说明大力加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刻不容缓。”
自治区妇联儿童部部长韩秀娥听到孩子自杀的消息深感震惊:“这孩子怎么能这样呢?太可惜了!咱们的孩子也真是太脆弱了!老师批评你,骂你,你可以去反映,怎么会去死呢?再说孩子你的尊严需要维护,那你向老师甩墨水,老师的尊严也需要维护呀?孩子这么轻率地把生命结束,太不应该了,让谁也承受不了。所以,我们今后应多多加强宣传和教育,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生命来自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再就是通过教育、训练增强孩子的承受力。”
接受采访的一些中学老师认为,当代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等方面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会对学生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呼吁,学校包括全社会都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这方面的工作,针对不同年龄学生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分层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