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6月29日电(记者余斌)四川甘孜州石渠县蒙沙乡中心校的老师们近来又喜又愁。喜的是,秋季开学时将有更多的各族孩子到学校读书;愁的是:新教室建好前,由于教室不够用,学校不得不继续找乡政府借房上课。
随着教学质量、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和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藏、羌、彝、汉等各族群众把孩子送到当地学校读书,部分失学儿童也在各方的帮助下重返校园。据统计,在过去一年里,四川甘孜、阿坝、凉山等民族地区的中小学生新增了2.2万人。而这些变化缘于从去年开始实施的“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
按照这一计划,从去年到2010年,四川将向本省民族地区投入30亿元,用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文盲,改变民族教育长期滞后的状况,加速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据四川省教育厅介绍,仅在去年,全省便筹集了2.7亿多元,用于该计划的实施。其中,投入近2.3亿元对215所乡中心完小、32所初中和23处危房进行改扩建;投入1056万元用于中小学仪器和远程教育设备的购置建设;投入了5278万元为寄宿制学生发放生活补助。此外,该省还确定了成都、绵阳、德阳等10个市地采取市对州、县对县、校对校的方式对口支援民族地区50个县的中小学校。内地学校在提供物质帮助的基础上,还派出930多名优秀教师到民族地区学校任教并参与教学管理,为民族地区引入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思想。与此同时,3000多人次的民族地区教师也以多种形式接受了内地学校的培训。
“行动计划”的实施使民族地区部分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得以明显改善,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家长送孩子入学的热情。该计划实施一年后,四川民族地区学龄儿童入学率显著提高,其中一些县的学龄儿童入学率猛增了21%。
据了解,四川省今年将继续向民族地区投入3亿元发展教育事业。教育管理部门预计,今秋开学时该民族地区又将新增2万余名各族中小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