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由于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工作或定居,以往在户籍制度掩盖下的城乡差距被直接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尤其是随同父母前来城市定居的儿童或出生于城市的打工者子女,由于不能取得合法的身份而被排斥在城市社会的边缘。他们不能平等地就读于城市的公立学校;他们很少有机会到博物馆、纪念馆参观;他们没有自己的少年之家;甚至于社会上至今仍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在城市生活中,他们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父母的艰辛和城市的歧视。
毋庸置疑,近年来党和政府、社会各界为解决这一问题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国家教委、公安部、各地方政府出台的有关方面的政策法规,在保障教育权利的落实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由民间力量举办的众多打工子弟学校亦是在此方面迈出的一大步。然而事情依然不容乐观:大量的打工子弟学校校舍拥挤,孩子们的书桌依然免不了四处漂泊的境地;至今我们仍然无法估计有多少流动儿童甚至连上述的教育条件也没有,他们被迫流浪街头或沦为童工。
有人会说:要发展总会有代价,世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平等。但我们坚信:任何发展都不应以孩子为代价,任何歧视都不应过早地在幼小的心灵上打下烙印。
基于以上认识和看法,我们特向全社会发出如下的倡议:
一、由政府进行一次全国性的流动儿童的普查,以掌握这一问题的全面和客观的情况;
二、支持和鼓励在北京、上海、广州等流动人口集中的大城市成立以关注流动儿童成长和教育问题为宗旨的民间团体组织,以吸引、组织社会上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来改善流动儿童的就学环境、家庭环境和社区教育的环境;
三、在流动儿童集中的社区设立简易的体育运动场所和少年活动之家,改善这些儿童的业余文体活动;
四、呼吁各大城市的青少年教育活动基地(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面向流动儿童免费或低费开放;
五、对于在各地存在的打工子弟学校应进行透明、公开、公正的教育教学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规范办学的管理。
北京师范大学“农民之子”——中国农村发展促进会
2002年6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