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心目中,农村孩子更加亲近大自然,心理问题不该太严重。然而,山东省妇联等单位组织的一项历时5年的调查,结果使许多教育专家大跌眼镜——农村儿童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要比城市儿童严重得多,检出率高达19.8%,差不多每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存在心理问题或行为异常,而城市的检出率只有8.1%。
调查显示,有12.2%的儿童存在心理和行为异常。其中,城市、县城、农村的儿童心理和行为异常的比例依次为8.1%、7.8%和19.8%。农村儿童存在心理和行为异常的比例比城市、县城高一倍还多。
专家认为农村孩子比城市孩子“心病”重的原因与儿童的家庭环境质量、母亲的教养行为、母亲对儿童的态度关系紧密。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专家张文新认为,与父亲相比,母亲群体的消极因素比较突出,急需社会的支持与关注。母亲的受教育水平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育儿行为的重要因素。母亲受教育水平越高,其感觉到的抚养压力越小,对儿童行为的支持越多。城市母亲受教育水平高,一般有较固定的工作,家庭经济收入比农村占优势,而且具有合理、科学的育儿知识;而在农村,仍然保留着“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母亲主要是照顾子女、操持家务,文化程度较低,给予子女在学业以及社会方面的帮助较少,因而农村母亲感到的抚养困难较大。
调查还发现,在山东,母亲的学历普遍低于父亲,而且下岗职工中母亲比例远远高于父亲。这对母亲的心理与行为构成极大威胁,并直接给儿童的发展与心理健康带来较大消极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