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校园意外伤害头号威胁 校园安全呼唤立法
2003-03-27    记者 马云霄

字体大小:

   据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食物中毒、溺水、治安事故等死亡的,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消失!触目惊心的数字敲响了校园安全警钟。3月26日是全国中小学“校园安全日”,今天再次议起这一话题,仍显十分沉重。
 
    意外伤害成为头号威胁

  春游没有了,课间活动减少了,体育课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尽管这样校园伤害事件仍令家长和学校谈之色变。据调查,中小学生人身伤害的第一因素是意外伤害,其中发生在校园中的伤害事件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楼道拥挤造成学生受伤、课间追跑打闹造成划破或骨折、课堂上被铅笔头扎伤、实验过程中被烫伤、溺水身亡等意外事件令人防不胜防。

  哈尔滨市一所中学将校园一部分出租,用于停车场,场内停满车辆。2000年12月20日15时,大雪刚停,12岁的张某与同龄的同学于某跑到了停车地带,两人爬到车上玩耍。在玩耍中,于某用脚踹张某,张某右腿夹在了车体内,造成右小腿骨折。

  一个个案例仿佛就在眼前,嬉戏的操场、冰场却成了校园伤害的主要发生场所。

    校园安全立法迫在眉睫

  “面对一起起事故的发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学校及家庭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不到位。”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普庆对记者说:“让教育界人士感到忧虑的是,在多数中小学课堂上,校内安全、校外活动安全、卫生防疫、饮食安全、交通安全、自然灾害防范等教育至今仍是空白。”

  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杨老师说,学校是育人的场所,需要稳定和良好的秩序,可是目前的校园安全状况却令人担忧,制定相关法律迫在眉睫。

    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在增强学校、家长、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同时,要从根本上解决校园的安全问题,必须通过校园安全立法,以法律特有的强制性、权威性,来规范校园安全管理行为。有关人士呼吁,校园安全立法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明确校园安全主体,建立健全校园各类安全机构;从学校及师生安全需要的实际情况出发,明确社会各个方面、特别是学校安全管理的规范要求,并采取有力的措施,保证规范落到实处,确保学校及师生安全万无一失。

    教育、保险联手献爱心

  由省教育厅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黑龙江省分公司联合编写的《学生安全教育与保险知识手册》在今年的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这一天送到了全省3万多中小学生的手中。据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省分公司总经理杨家泉介绍,该手册从事前预防和事后补偿两个方面,宣传普及安全、保险知识,采取问答形式,深入浅出,生动活泼,非常适合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增强他们自我防范、自我救护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及家长提供了实用便捷的保险指南。

  接过赠送手册的香坊区东风小学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的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我们自己也要具备安全意识,健康地成长。

  据介绍,教育、保险联手关注校园安全问题在我国尚属首创,保险人士认为此举将推动保险业进入校园安全领域,从而为校园伤害事件探索出一条建立学校责任保险制度,让保险公司介入理赔,通过市场化运作,转移校方、家长风险的一条新路。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校园惨剧频发 当心“校园杀手”
· 让暴力远离校园
· 学生伤害事故:寻求法律之外的援助
· 南京:全面排查校舍安全隐患
·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内蒙丰镇二中特大事故
· 内蒙古一中学楼梯护栏坍塌 21名学生死亡
· 丰镇二中事故原因基本查明 责任人被拘留
· 学生体育课上受伤谁负责
· 大同市投资1亿元改造中小学危房
· 校园暴力:一个迫切需要消除的忧患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