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中国青年报文章成高考阅读题 文章作者仅得1分
2009-10-29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字体大小:

  “做完题目,我对了对答案,除了第一个选择题确定可以拿1分外,其余的题目不是没思路,就是和正确答案对不上号。我的文章成了高考题,而我却不会做……”

  近日,网友周南(化名)的一篇博文引起了网民们的很大兴趣,她说自己的文章被2009年的福建高考语文卷选作阅读题,但15分的题她能稳拿的只有1分。不禁感慨:“出题老师比我更好地理解了我写的文章的意思,把我写作时根本没有想到的内涵都表达出来了。”

  ■作者:我的文章成了高考题,我却不会做

  10月19日,网友周南发了一篇博客——《我的文章成了高考题,而我却不会做》,这篇文章迅速被转到多个论坛,引发网民们的热烈讨论。

  “我对了对答案,除了第一个选择题,我拿了1分外,其余全错。出题老师比我更好地理解了我写的文章的意思,把我写作时根本没有想到的内涵都表达出来了。”周南在博客上这样写道。

  《寂静钱钟书》倒数第二段写道:“寂静,这是钱先生心底所愿。不要奇怪为什么他的离世和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正是他一生的格调。”对这一段,福建高考题问:“加点词语‘格调’的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当作者周南第一次看到这道题时,她一下就傻了:“我没有想那么多,写到那里,顺手就用了‘格调’一词,哪有多少丰富的内涵啊?”

  “我的文章成了高考题,而我却不会做……”这位今年刚从北京一著名高校毕业的优秀毕业生,在博客里十分感慨。

  2009年福建高考语文改卷领导组成员之一、福建师大附中教研室主任杨建成老师认为,现代文阅读出现这种情况在所难免。“命题者都从文本出发,只能就文本进行解读,答案出来也就10天左右,与作者的想法有些出入也是正常的。”

  但杨建成认为:“阅读题总体来讲,还是能考查出学生对文章的把握水平,只是在一些小的方面因为没考虑太周到,而致学生觉得题目太难。”

  对此周南有些异议:“可以指责一个答错题的学生不了解文章,总不能指责一个作者不了解自己写的文章吧?”

  ■考生:考的是考试技巧,而不是鉴赏文章的能力

  “大家都觉得阅读题在一定程度上是靠运气,所以语文老师只叫我们记答题方法,比如‘很多题在文中找答案会比自己论述得分高’、‘答案在问题相关的字眼的那一段找’。”“很多时候阅读题考查的是运用答题技巧、答题套路的能力,而不是真正去鉴赏文章的能力。”今年刚刚参加了高考的郑钰莹说。

  周南也认为,仔细回忆了高考前老师教的方法后,很多题目就不是无从下手了。“大家都在同一套框架里讨论问题,出题人根据高考框架出题,考生根据高考框架答题,阅卷老师根据高考框架批改……”“因此拿12分和拿1分差距这么大,不是因为学生个体差异,而是看你在不在高考框架里、用不用高考‘话语体系’说话。”周南说。

  ■教授:学生终于会做题了,却不会写文章了

  清华大学中文系旷新年教授认为,受英语“完形填空”等题型的影响,语文阅读在考查上也越来越注重细节,长时间的阅读题方法训练使“学生失去了整体把握的能力”,结果往往是“终于会做题了,却不会写文章了”。

  ■教育厅:婉拒记者采访

  记者就此事致电福建省教育厅,教育厅表示此事归福建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招生办主任林其天介绍,福建省的高考命题工作是由福建省教育厅学生处负责的。记者联系到教育厅学生处的处长,对方则婉拒了记者的电话采访要求。

  ■综合《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报道

  推荐活动:“回顾与展望--中国教育60年”大型征文在线投票进行中

“回顾与展望--中国教育60年”大型征文在线投票进行中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百名专家学者盘点:2006中国职教从沉默走向活跃
· 中国青年报:“为升官发财上大学”未尝不可
· 首届“助学政策助我成才”系列报道暨征文颁奖晚会反响热烈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