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未成年人犯罪又成舆论焦点: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2013-09-27    新华网

字体大小:

  从收容教养到10年有期徒刑,李某某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却因为在3年的时间里两次“犯事”而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频发的未成年人犯罪让人不禁发出疑问: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由于名人之后的身份,李某某的每一次“亮相”都备受关注。

  无证驾驶无牌照的豪车,因纠纷谩骂、殴打他人并损毁他人驾驶车辆,2011年9月6日,15岁的李某某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公众面前。由于行为已经构成寻衅滋事罪,李某某被由政府收容教养一年。

  “出来”后几个月,李某某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2013年2月19日,北京警方接到一女事主报警称,2月17日晚,她在海淀区一酒吧内与李某某等人喝酒后,被带至一宾馆内轮奸。接警后,警方于2月20日将涉案人员李某某等5人抓获,5人因涉嫌强奸罪被刑事拘留。

  2013年9月26日,李某某被海淀法院以强奸罪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0年。

  如果说李某某的行为属于较极端的个例,那么搜索互联网,“实拍数十学生群殴”“职高学生街头斗殴”等视频大量存在。

  北京市某区检察院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成人化、暴力化和智能化的倾向。“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中出现了以成人化手段实施的经济犯罪,部分涉罪未成年人已经成为共同犯罪中的主犯,未成年人实施故意伤害、故意杀人、寻衅滋事、抢劫、强奸等暴力犯罪时,手段已由以往的口头威胁、拳脚相加发展到持棍棒、刀具作案,往往造成较严重的后果。”报告中写道。

  专家指出,未成年人易冲动且控制能力差,一些人追求物质享乐,有较强的虚荣心与占有欲,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原因。

  而在家庭生活方面,由于绝大多数未成年人是独生子女,有些父母对子女比较溺爱,百依百顺,形成未成年人的不良意识和行为习惯。而另一些父母则是简单粗暴,动辄打骂,使未成年人产生逆反心理或不健康心理。

  “成长的家庭环境、父母的人格行为对孩子有很大影响,父母打孩子,将来孩子长大了也会打自己的孩子,这是最基础的暴力链条。”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孝正说。

  家庭结构的不完整,亲情的缺失,也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产生着日益严重的负面作用。对于一些生下来就拥有得天独厚优势的名人子女来说,由于家庭的优势让这些孩子从小就形成高人一头的潜意识和不受约束的性格。同时,因为父母忙于工作,使得孩子在幼年和青春期缺少陪伴,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偏差;或是在与父母和父母周围的人的接触中,过早接触到不良的社会风气、生活习惯等,最终演变成特权思想或对社会规则的漠视。

  此外,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教育管理不力,将这些孩子过早推入社会,也容易使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

  每一个初生的孩子都是天使,而从天使沦落为罪犯,是这个世界最大的悲剧。我们今天又一次面对这样的悲剧,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以及学校、社会、政府,也许都需要反思自己的责任,更需要切实和有效的行动。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暴力型趋势明显
·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数量连续6年下降
· 辽宁:最近五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
· 教育蓝皮书:未成年人犯罪受家庭因素影响
· 六一关注:避免花季悲剧我们的司法能做些什么
· 中国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 辍学生比例过半
·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全方位治理系统正在逐步完善
·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犯罪率明显上升
· 调查称初中生成青少年犯罪多发群体
· 代表委员热议:谁来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