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素质教育 > 社会评价
素质教育与考试并不矛盾
2005-12-26    线长久

字体大小:

  ○目前我国学校存在严重的应试化倾向。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是考试的非科学性,而不是考试本身。

  ○那些抹杀考试积极作用、脱离实际为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学校和地方,不但素质教育没有抓好,还造成了教育质量的滑坡。

  自上世纪90年代,素质教育在全国进行了实验和推广。十几年来,由于在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上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有些人把素质教育与考试完全对立起来,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否定考试。我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首先,推进素质教育不能否定和取消考试。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包括以下几项内容:有扎实、宽厚、系统的基础知识,辩证的思维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一定的知识网络结构,个性的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具有创造能力,一定的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及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主要依靠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离不开教育评价,否则,由于对教育对象缺乏足够的分析,就必然导致课堂教学无法保持连续性和有效性。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基本手段之一,在学习结束时可以检查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优点和不足,帮助教师诊断自己教学的成败得失,以利改进。考试虽然不是最完美的评价方法,但到目前为止依然是较好和公平的方法。

  人们之所以将考试置于素质教育的对立面,是因为现行的考试制度确实存在一些明显不足,同素质教育的要求、社会发展的要求存在很大的不适应性。目前,我国学校的考试制度,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均具有明显的选拔性,对学校教育产生着重要影响,具有导向功能,导致整个基础教育存在严重的应试化倾向。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是考试的非科学性,而不是考试本身。

  因此,素质教育并不排斥考试,素质教育的出路不是废除考试而是改革考试制度。而现阶段,我国教育资源还远未达到“各取所需”的程度,素质教育也不可避免地要考试和升学。面对素质教育,我们不能放弃考试,就必须改革考试,就要对考试的内容、方法及考试结果的评价等进行改革,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促进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和促进课程、教材、教学不断改革的科学考试制度。我认为,这才是我们需要加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科学地研究和实施考试,就要将考试与素质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二者之间相得益彰。

  首先,实施素质教育可以提高教育质量。随着考试制度、评价方式的改革,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与素质教育应有的要求将逐步吻合,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升学考试成绩的正相关将日益明显。上世纪90年代初期,北京市顺义区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加强对素质教育的研究,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课业负担日益减轻。“十五”以来,全区高考录取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去年高考录取率达91.6%,取得历史最好成绩,为大专以上高校输送了21312名优秀毕业生。

  其次,科学的考试能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发展。考试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相对的公平性和权威性,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智慧、才能、意志、诚实是考试取胜的关键因素,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解释、判断、选择、演算、分析、概括、推理、论述,是素质教育目标要求的真实反映。因此,考试尤其是科学的考试,在素质教育中也具有明显的导向性,对促进素质教育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那些抹杀考试积极作用、脱离实际为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学校和地方,不但素质教育没有抓好,还造成了教育质量的滑坡。

  考试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只要我们“按教育规律办事”,以受教育者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快教育改革尤其是考试制度改革,就一定能达到考试与素质教育的科学相容。 (作者为北京市顺义区教育委员会主任)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素质教育改革:别开生面的“那达慕”
· 教育的四大支柱
· 40个孩子缘何“异口同声”
· 一初中生困惑:名校毕业=生命意义?
· 家长的“好孩子”和“现代人”距离有点远
· 武汉“上学时间推迟”政策成空文
· 素质教育:一种新的价值观
· 为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欣喜
· 普及电脑书法课被取消 学生还会“写字”吗
· 湛江“六进课堂”助推素质教育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