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研究
促进教育公平 经合组织赠送10条妙计
2008-08-12  中国教育报  高静编译

字体大小: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倡导教育公平。最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一份报告中针对学业选择、择校、辍学、留级等事关公平与教育权利的问题提出建议---

  近日,经合组织在一份名为《不再有失败:教育公平的10个步骤》的报告中开门见山地指出,教育给个人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在美国,接受过高等教育者的人均收入是没有完成义务后教育者收入的两倍。

  同时,教育与良好的健康状况、较长的寿命、成功的教养和公民参与有密切关系。因此,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该报告提出了促进教育公平的10项策略。

  限制早期分流和推迟学业选择

  一般而言,有着巨大社会差别的中等教育制度中,学生的数学与阅读成绩更糟,社会背景是影响学生取得教育成功的主要因素。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对15岁中学生的测验数据和国际阅读能力研究项目关于小学生的测验数据都显示,过早的分流与不断减少的平等结果密切相关。因此,为了避免过早分流和学业选择带来的教育不公平问题,经合组织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包括注重早期分流的公正性;为了减少教育不平等和改善教育结果,在使用分流制度时应考虑提高首次分流的学生年龄;慎用依据学业成绩对学生进行筛选的办法,它给教育公平带来风险。

  管理好择校隐含的不公平

  众所周知,择校可能造成教育不公平,因为受过良好教育的家长会作出更明智的选择,而富裕的家长拥有更多选择的资源。同时,拥有这些家庭背景的孩子,在生命之初已经有了一个较好的开始,而学校依据学业成绩对学生作出的选择又加快了这些学生的进步。为了避免择校带来的教育公平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择校进行良好的管理,确保处境不利的学生享有同等的选择权利和教育资源。

  提供有吸引力的中学后教育

  据统计,经合组织成员国中20岁至24岁未受中学后教育的青年中,许多人都有过辍学经历,这一比例在各国从5%至40%不等。在以后的就业中,他们因为没有获得必备的技能而承受较高的失业率。

  研究表明,辍学与学生厌学、家庭支持的缺乏、消极的学习经历和留级等因素有关。较早地关注处于危险之中的学生将有助于改善他们的学习结果和防止辍学。同时,较好的职业指导与咨询加上多样化的课程也有助于降低辍学率。因此,早期预防是医治辍学痼疾的良药。学校可以利用学生出勤、学校活动中的表现和课堂参与的信息,对处于危险之中的学生加以监督,努力改善教育教学过程,让中学后教育富有吸引力,不仅面向学术精英,更要面向所有学生。顺畅的升学途径可以防止学习失败和辍学,中学结束后的额外学习支持可能鼓励学生继续留在学校。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也很必要,职业教育可有效排除进入普通中学后教育的学术障碍,并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作好准备。

  为辍学者提供继续学习机会

  不可否认,未能顺利完成学业的人想要继续学习仍然存在困难。在所有的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基础学力薄弱的学生在进入成年生活后继续学业的可能性都很小,但是许多没有完成基础教育的成人和辍学学生通过“二次教育机会项目”(SecondChancePro鄄grammes)获得学历证书。对于缺乏基本教育和技能的青少年及成人来说,继续学习的机会十分必要。二次教育机会项目的内容包括识字培训、中小学基础知识教育、与职业技能有关的学习及其他非正规学习。

  为落后学生提供系统帮助

  在一些学校制度中,高达1/4的学生都有留级经历。尽管学生留级制度受到教师的欢迎,但是缺乏能表明学生从中受益的证据。班级是干预教育公平的首要层面,为了帮助落后的学生,教师应对学生采取形成性评价和补救措施。目前,芬兰正在使用一系列正规和非正规的干预措施帮助落后的学生。这种方法已见成效,芬兰15岁的青少年中仅有1%没有掌握基本的功能性阅读技能,远远低于经合组织成员国7%的平均水平。经合组织提出,应通过改变学校教育的动机和鼓励其他方法降低留级率;有效的课堂干预可以帮助落后学生;专业部门应帮助教师掌握课堂策略。

  为处境不利的家长提供指导

  统计数据显示,经合组织成员国儿童用于校外学习的时间超过其学习总时间的20%。因此,家庭因素,如父母对教育的支持和儿童所处的文化环境,与孩子的学业表现有很大关系。虽然家庭作业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但是过分依赖家庭作业也可能威胁教育公平,因为缺少家庭支持的孩子很难享受家庭作业带来的益处。为了帮助处境不利的儿童,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从而引导家长为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学校中成立“校外家庭作业俱乐部”也可以为缺少家庭支持的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

  在主流教育内部实施全纳教育

  许多情况下,少数民族群体获得早期儿童教育和看护的机会较少,辍学或较早结束学业的可能性更大。

  同时,多数国家的数据显示,第一代和第二代移民儿童的数学、科学和阅读成绩不及本地儿童。

  为移民和少数民族群体提供全纳教育应做到,为处境不利的孩子提供早期儿童教育与护理,为其学习第二语言创造良好的环境;尽量排除本地学生对移民和少数民族的文化偏见;新移民儿童需要专门的语言训练,但是所选的财政机制与教育方法不应使其脱离主流教育;最后,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应对新的需求,如第二语言学习、多元文化课程和宽容的教学方式等。

  优先发展早期教育和基础教育

  在一些经合组织国家,教育经费的合理支配仍然存在困难,教育经费十分有限。在不同的教育类型和阶段,教育经费的分配比例经常变动,一些国家的高等教育扩招带来很大的财政支出压力。如何将有限的教育经费分配到公共教育的各部门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公共教育能消除家庭贫困对幼儿的影响,它就能促进教育公平。反之,如果公共教育仅为家庭条件好的儿童服务,那么将引发教育不公平。高质量的早期教育与看护对儿童一生的影响是巨大而长久的,为贫困家庭的学龄儿童提供资助则可以减少其面临的辍学风险。因此,经合组织认为,应该优先发展早期教育,特别要为贫困家庭的幼儿提供免费的早期教育。基础教育也要优先发展,因为基础教育涵盖了整个年轻一代,它对教育公平有很大影响。在基础教育中,学校和教师尤其要为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持续的帮助。

  直接支持急需帮助的学生和社区

  在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也存在不均衡。许多国家都有专门的计划为拥有处境不利学生的学校和学区直接提供额外资源,但这种计划需要确保额外资源用来帮助急需帮助的人,同时也要避免为某些学校贴上薄弱学校的标签,避免使受助的学生、教师和家长受挫。在不少国家,有经验的教师很少到薄弱学校工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国家需要建立教育资源再分配机制,使地区间的不平等最小化。其次,额外资源需要通过学校渠道分配给处境不利的学生,这样可以克服社会背景带来的不利影响。再其次,政府应采取一些激励措施,让有经验的教师到薄弱学校工作。

  为教育公平制订具体目标

  数字化的目标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政策杠杆,它使目标更为明确易懂。因此,国家应该考虑为促进教育公平采用一小部分的数字化目标,尤其应该明确限制缺乏基本技能的毕业生和过早辍学者的数量。

  关于学生基本技能的全国性测验是衡量个体表现和教育成效的重要工具,但是,测验结果的效度是有限的。因此,教育制度需要就如何管理这类测验和回应人们关于测验结果的争论进行详细规划。同时,为没有取得良好测验结果的学校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从而使所有的学校都能达到标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公平迈出更大步伐
· 李克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年会上表示:机会公平中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视频会议研讨全球疫情下的教育公平话题,中国分享经验
· 为教育公平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 什么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 教育公平,不容金钱破坏
· 教育怎样让人民更满意?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 李志民:依法促进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 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教育关键词“公平”
· 如何实现教育公平?专访教育部部长陈宝生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