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研究
光荣与梦想 2008国家教育考试回眸(图)
2008-12-04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于建坤

字体大小:

  4. 构建纵横贯通的教育考试立交桥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当回顾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30年路程时,我们很惊讶地发现,国家、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以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考为主的国家教育考试同样经历了改革和发展的过程。

  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跨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考科目、内容和形式的改革也在不停地进行。“3+X”科目改革、分省命题、新课程高考、多元评价等一浪推一浪,向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为高校选拔合格新生的目标不断努力。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统考门类在以往教育学、历史学、医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农学类,2009年将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学科纳入全国统考范围。受经济危机、就业市场不景气的影响,为数不少的人为了延缓就业选择2009年考研。近日有权威人士呼吁研究生教育要以学术研究为主,培养学科前沿的创新型人才。

  2008年全国自考在平稳中进行,继续向非学历证书考试延伸,通过与其他部门合作,使考生在取得自考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2008年全国成人高考有302万考生参加考试,计划招生210万人,比去年增加了10万人。教育部要求各省级招办和成人高校严格执行招生政策和招生计划,规范招生行为,严格掌握录取标准,严禁中介机构或个人以“代招”“代理”等名义介入成招工作。

  我国是世界上教育考试形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以高考、研究生入学考试、高教自考和成人高考为主的国家教育考试,为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选拔、输送了大批人才。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各种形式的教育考试各自为政,缺乏必要的沟通,难以发挥整体功能。例如青少年阶段在接受了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之后,如何与研究生教育衔接?在接受完国民教育序列、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如何与高教自考、成人高考衔接?怎样建设一个富有活力的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制度和机制来保证。这种状况是由于我国人才培养的部门所属制和人才培养机制的条块分割造成的。国家教育考试各种形式之间应该互相沟通,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高等教育考试立交桥,形成合力,共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为中国教育史上短暂的一页,2008年国家教育考试的成败得失、承载的光荣与梦想随着时光的流逝即将翻过。2009年我们期待什么呢?

  随着更多省份进入新课程高考,我们希望新高考方案更加完善,希望多元评价能为高校招生发挥实质作用,希望国家教育考试更加公正公平。相信在考试界同仁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愿景将化为现实。

  【相关链接】

  ●2008年全国高考报考人数为1010万,录取人数为599万,录取率为57%,比1978年增长了15倍。从1999年高校扩招至2008年,高考录取总人数超过了4010万,10年间高考报名人数占改革开放30年来报名总数的50%,录取人数占录取总数的75%。

  ●2008年因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四川省包括都江堰、什邡、绵竹等受灾严重的40个县市区的9.6万名考生,甘肃省包括陇南市、甘南州、文县、武都区的17个县市区的2.3万名考生延迟高考,于7月3日参加高考。2008年国家对地震灾区高考实行单独考试、单独计划、单独划线、单独录取的倾斜政策,四川省外高校在四川原有招生计划中增加2%的名额,然后再按照1∶4的比例分配到灾区;1400多所四川省外高校在四川招生计划中单列20%招生名额给灾区;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考生破格录取,享受加分录取或免试录取的照顾。

  ●2008年全国报考硕士研究生为120万人。2008年全国成人高考有302万考生参加考试,计划招生210万人。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发布修订后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
· 加强考试环境综合治理 确保国家教育考试安全
·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
· 教育部:切实加强高校招生考试执法监察工作
· 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2012年修正)
· 教育部就修订后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答记者问
· 教育部关于修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决定
· 全国1291万考生迎来2023年高考
· 今年高考结束了,高考未来再思考
· “硬核”科技元素贯穿今年高考语文试卷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