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研究 > 人才培养 > 人才动态
“中国制造”呼唤高层次技能人才
2002-09-02    

字体大小:

  ■本报沈阳8月31日电

  本来预定200人的会议,一下子来了300多名听众;本来邀请了20家新闻媒体,没想到来了100多名记者。8月31日,作为沈阳“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内容之一的“技能人才与中国制造高层论坛”备受关注。

  制造业、技能人才,这些看似离普通人很遥远的问题何能吸引这么多人?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现任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会长林用三概括说:“论坛的议题是近年来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邀请专家学者共议技能人才培养是件大事,所以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论坛。”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有人预言,未来若干年内,中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将会有越来越多贴着“中国制造”标志的产品漂洋过海,销往世界各地。但中国能否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自己有没有核心技术外,关键还在于我们是否有足够数量的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我国目前技能人才严重缺乏,特别是高级技工和技师等高级技能型人才更是短缺。全国高级技工人数只占技工总数的3.5%,与发达国家占40%的比例相差甚远。全国仅数控机床操作工就短缺60万人。过去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制造业来说,现实是有“米”无“巧妇”,中国制造怎么造?让人深思。

  制造业不仅关系着国家经济发展,也和青年就业与发展密切相关。从去年开始,本报对高级技工短缺现象进行了大量报道,对如何提高中国制造的水平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举行期间,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的指导下,本报和沈阳市人民政府、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共同举办了这次“技能人才与中国制造高层论坛”。论坛邀请的嘉宾不仅有政府官员,也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还有大型企业的负责人,是一次真正的高层次论坛。

  “我国高级技工短缺,引发了‘一汽’给技工奖汽车、上海高级技工年薪16万的新闻。我认为这是好事,说明我们认识到了制造业发展需要一流的技能人才。”分析目前技工人才短缺的原因,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认为,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把人分为干部和工人,蓝领受到轻视;职业教育机构对市场反应缓慢,长期按计划经济模式招生、设置专业;企业不重视人才储备和培养,这些都加剧了技能人才的缺乏。因此,要改变传统的人才观念,加大技能人才的奖励力度,设定技能工资系列,推进职业教育改革。

  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曙光建议,要打破政府对教育的垄断,改变对民间教育的歧视,推进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的产业化,按市场需求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我国能否真正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体制问题非常重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认为,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加速发展阶段。建造世界制造中心主要是市场行为,不能按行政规则办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主要是扮演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创造者的角色,而不是直接参与和经营企业。同时,还要分清世界制造中心是谁的中心,是外国资本支持中国地盘成为中心,还是国有或非国有,需要进一步明确。

  虽然我国技能人才的质量、数量都与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但重视技能人才培养、重视职业教育的氛围正在形成。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会长林用三代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言时说,今年7月28日,国务院在京召开的第四次全国职业教育会议,对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以及技能人才的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对此的重视程度是相当高的。总的来看,从上到下,正在形成支持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不仅是政府,企业也越来越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葛洲坝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陈邦峰说:“技能人才是国家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进步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国家的进步。”据介绍,长期以来,葛洲坝集团公司一直把技能人才培养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子系统,成立了葛洲坝社区教育董事会,使企业教育培训资源实现共享,为企业培养了大量的技能人才。

  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还就进一步改善体制环境,充分发挥中国加工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以及影响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因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报总编辑李学谦主持了今天的论坛。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专家指出:我国亟需国际水准的新闻人才
· 第四届全国人才交流大会在京举办
· 上海人事局:13类人才受到青睐
· 张学忠: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依旧短缺
· 上海在东京设立高层次人才事务所
· 中国人才市场第一悖论
· 中高级技能人才供不应求
· 北京:生物工程技工人才缺口仍大
· 中译外翻译人才告急
· 院士:到底该怎样吸引人才?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