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项关于教育局长的自我角色认知调查中,在122位县级教育局长中,高达69.3%的局长认为,最理想的角色应该成为教育家。这说明,绝大多数教育局长都将教育家当作自己的理想角色定位。愿望是美好的,但是,怎样实现教育局长的角色转变,能否达成这样的转变呢?可以说,现实并不理想。不少局长并没有主动地去追求,或者说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专业成长,以最终实现向教育专业管理者的成功转变。不少局长在任期内把大量的时间和心智用于行政角色的扮演上,这种教育生命状态显然不利于区域教育的科学发展。
那么,到底什么是教育家?说句通俗明白的话,远离功利的教育局长就是教育家。作为教育局长,是否真正具备教育家的素养,能不能成为教育家?我认为,有4条重要标准:第一,深刻的洞察力。教育是为10年或20年之后培养人的。作为教育局长,你能准确而科学地预测未来10年、20年之后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并为之奠定基础吗?这是对各位教育局长的最大考验。第二,超越世俗与功利。教育局长对教育看得越远,与世俗之间的矛盾越大,对自己的挑战越大。超越世俗与功利是需要勇气的。第三,真爱孩子。真爱孩子,就不会追求短期的功利,就会更多地为学生准备终身有用的东西。第四,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即对教育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主张和实践。
保障区域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迫切需要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破解阻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其中,必须改革教育人才选用机制,建立地方教育局长任职资格制度,为推进教育局长的专业化提供制度保障。
(作者为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