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要不要立法禁止?
国人很紧张,老外很宽容
中国的网络语言从出现的那一天起,就注定其充满了争议。
打开百度新闻搜索,键入“网络语言 争议”字样,相关的新闻会出现5000多篇,时间跨度从2000年前后一直延续到现在。
推荐内容>>如何对待网络语言:该限制还是该宽容?
很多媒体在报道网络语言争议时,都会将矛头指向其中一点,即网络用语逐渐地出现在了学生的语文作文当中,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同时有人担心,网络用语的频繁出现,会对中国的汉语言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与破坏。不少媒体都曾报道过类似的消息,即学生作文日记中屡屡出现网络用语,让不少老师大呼“看不懂”,不少专家甚至觉得,网络语言破坏了汉语的规范使用,应该对之实施禁止。
这样的争议,是中国网络语言十多年发展中挥之不去的阴影,而对于“网络语言”的使用是否应该进行立法,也一度成了专家们争论的焦点,甚至有人还对此做出提案,一时之间关于“网络语言”入侵汉语言的说法也是甚嚣尘上。那么“网络语言”真的会具有如此危害吗?国外又是如何看待这一事物的呢?
事实上,欧美国家却对网络语言这一新生事物采取了一种宽容的态度。虽然近年来周海中并未过多地研究网络语言,但是对于国外对网络语言的态度,他还是比较了解的。他在美国期间,不但与当地学生使用电子邮件交流,也会看到他们的一些作文。“学生作文里也有网络用语,但是教师们似乎习以为常,可能是他们自己经常接触网络用语,并明白它们的含义,因此对于学生作文里出现的网络用语都很宽容,极少有批评学生的情况出现。”周海中对记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