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民办教育 > 民教新闻
俄罗斯的非国立高等教育
2001-12-18    

字体大小:

    俄罗斯教育体系中的非国立教育机构近些年来发展较快,至90年代末,非国立基础教育机构已有500多所,非国立高等学校有300余所。就高等教育而言,虽然机构数占了国立高校总量的57.6%,但学生数仅占全国大学生总量的7%左右。

  从地域配置看,非国立教育机构的40%分布于莫斯科地区,15%分布于彼德堡,其余的分布于罗斯托——顿河、克拉斯诺、沃尤涅什、喀山、新西伯利亚等地,非国立教育机构一般都建在科学文化发达、有较强国立高校的地区。

  俄罗斯的专家学者对非国立高校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他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制度中的非国立成分,可以解决当前俄罗斯社会的许多问题。如扩大了公民通向高等教育的机会,促使其就业;缓解了智力劳动市场的需求,保持了国家的科学潜力;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整合资源,减轻了各级预算的负担;非国立教育机构灵活机动的特点,有助于俄罗斯教育适应世界教育领域的变化;有利于加强高等教育的物质技术基础;扩大了应用和基础科研的财政资源和智力基础。

  从创办者看,非国立高校的51%是混合成分,25%是由一个或几个法人联办,其余的由自然法人创办。创办者中有国家管理机构、联邦主体行政当局、国立高校、商业机构等等。此外,国际基金、外国组织、外国的学校也参加到创办者的行列中来。

  在俄罗斯非国立高校办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国立高校,因为有一半非国立高校是在国立高校基础上创办的。如圣彼德堡人文职业大学是前苏联中央工会办的一所学校,已有70余年的历史,1991年后改为现在的非国立的人文职业大学。创办者仍是工会,它提供了原校舍土地,但不再支付办学经费,学校的人员开支、基建、设备购置、办学的其他开支主要靠收费及各种社会赞助,从而变成了非国立大学。实际上,这是一所改制大学。

  非国立高校以培养本科生为主,个别的已得到了培养硕士生的许可证。

  非国立高校已在33个专业方向和109个专业中取得培养学生的许可。在所设专业中,最受欢迎的专业是法理学(有学生10.4万人)、经济(2.29万人)、财政和信贷(1.97万人)。

  非国立高校已形成多样化的结构,执行高等职业教育大纲是它的基本部分。有些非国立高校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包括普通中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其他职业教育。一些作为普通中等教育的学校达到了高职水平,则升格为高校,另一些则从高校降为中等职业学校或普通中等学校。

  非国立高校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非国立高校办了不久就停止了活动,或者变成国立高校和非国立高校的分部,1998年曾有4所获得许可证的非国立高校变成了国立高校的分部。

  俄罗斯的非国立教育还在形成发展之中,对每一所非国立教育机构来说,都要考虑客观需要,密切关注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不断探索寻找培养学生的新方向。同时还要思考持续发展的道路,分析自身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评估培养学生的质量,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它们才能生存并获得发展。

  目前,俄罗斯的教育行政部门和非国立教育机构均要求并正在进行着非国立教育专门法律的制订工作。(王茂根)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俄罗斯中小学教师将获加薪
· 找准问题 搞好高校基建工作
· 上海高校“绿色通道”延伸到起点
· 直属高校贯彻《信访条例》研讨会举行
· 宋德民谈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 关注高校管理者领导能力建设
· 各地高校师生欢庆"神六"飞天
· 北京:高校废弃化学品不得擅自倾倒
· 2010高校就业趋势预测 航天工业就业火
· 19高校可自主招小语种 考录率须低于50%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