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人物 > 人物热点
许嘉璐:什么叫国学热
2007-11-05  中国青年报  许嘉璐

字体大小:

什么叫国学热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首都师范大学国学传播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讲演(节选)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说当前出现了国学热。对这个“热”字,需要给予适当的界定。什么叫国学热?我认为,如果一种事物是正常发展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种常态,就无所谓热不热。今天的热,反映的是过去的冷,相对于那个冷,现在是热了。但是我们比较一下,有材料说,现在读国学经典或读普及读本的人全国有800万。这个我相信,因为敞门生于丹的书就发行了1000万册。但是现在中国学英语的人,是一亿两千万。哪个热?我认为今天的国学还没真正热起来,还没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要想达到像汤一介先生所说的,让更多的人全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了解从轴心时代到现在的来龙去脉,了解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让文化传统更多地发挥作用,构成我们今天和明天的做人做事、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大体需要软硬两方面的努力——

  软的方面就是人才。我们不要轻估了培养人才的难度。我们用自己的手割断自己的“脐带”,到现在为止已经有88年了,自己挖掉自己的“心”,至少也有40年了。我记得汤先生在一篇谈佛教的文章里,好像是给印顺大师写的序吧,谈到汤用彤先生。他谦虚地说自己在佛学上造诣不高,和他先严比起来,差得很远。但大家都知道,在太虚大师之后,印顺在佛学界的声望和地位,他能够隔着海峡请汤一介先生写序,我想这不是偶然,说明了汤先生的学术造诣。可是像汤先生这样既有家学,又经过自己刻苦努力达到如此高度的,今天,在国学界还在工作的有几人?

  想想几十年前,多少当时风华正茂的学者所写的东西,至今还是很有生命力的。而作为后人的我们,现在只能仰视他们,给了他们一个称号叫大师,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而我们今天能有几人?现在我们培养学生,学生再培养学生,要恢复到百年前的学术界的平均水平很难。这就是人才培养之难。何况在今天,五光十色的社会诱惑,冷板凳不好坐呀!一个名,一个利,怎样去克服?我想,作为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只有默默地、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我们相信一代又一代,按照文化发展规律,按照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规律,中华传统文化——我们的国学,一定会复兴,而且一定会弘扬,一定会创新,创造一个新的时代高峰。所以,人才培养是第一位的。

  硬的方面首要的就是书。可是让所有研究国学的人或对国学感兴趣的人,都准备两三间房子专门放书,在今天是不太现实的。我的老师刘盼遂先生,爱书、买书是出了名的,当年我到他家去,他和师母住一间小屋,剩下所有的房子,我忘了一排是几间,全是林立的书架。刘先生的命运不在这里说了,就是今天有这个需求、有这个欲望、有这个经济财力,你哪里去买那样的书?买来书你放在哪里?100多平方米一套房子,放书也不够呀!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先进的技术拿来为我所用,把典籍电子化就方便了。近一二十年,计算机界、中文信息处理界的同仁们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取得了很多成果。我想这信息技术的确是我们国学工作者不可少的。在这种形势下,国学网,进而首师大的“国学传播中心”应运而生了。

  经过多年奋斗,“国学网”已经显出它自己的特色了。这特色可以概括为三个字:第一是“多”。现在挂在网上和做成U盘的古籍文字已经超过10亿字,没有第二家网站赶得上这个量。第二是“便”。在我家,《四库全书》的光盘是一大排,150多张。如果我要找一部书,先要到第一本找目录,然后查到在第几张盘上,拿来再看。《四部丛刊》是我的创意,做成了拷在我的笔记本电脑里,也是几十张光盘,它是文本文件和图像文件两种。现在又有了移动硬盘,走到天涯海角,插上就用。便捷,这是领一代风骚的一个亮点。第三是“佳”。我没有通读《国学宝典》,更不能通读四库系列,一个人不可能通读。但就我的需要,我查了一些。不放心,又找来原本查,还没有发现错误。

  对国学的传播我有几点希望:

  第一,希望国学网和传播中心跟踪科技的最新成果。产品小型化是方向之一。一个《国学宝典》,只有两个指节大的U盘就可以存放,但它的容量毕竟有限,2G。我也不赞成太小型化,将来存储器一旦用了180纳米的刻度来刻,一个U盘就可以10G,能把数据都放进去。但小有小的坏处,容易丢。一个笔记本一眼就看见了,一个U盘,找不到了,你得翻箱倒柜,还容易损坏。刻度越精密越容易损坏,这是科技发展的一个负面。如果古籍数据库不仅仅是“只读文件”,最好能让学者在文件上自由地加批语、加标注,等等。加密技术必须迅速改进,这是保命的护身符。

  第二,希望跟踪国学的最新动向。我们读书人最怕读有错误的书,要尽量用学术界信赖的本子,尽管注明引文出处,现在还不能写明用的是首师大“国学传播中心”的电子本,但要精益求精。要面对多元的需求。比如,逐渐建一个互动的虚拟社区,或组成俱乐部,凡是注册会员,必须是到社区来研讨国学的人;在那儿胡说八道的一律禁入,帖子删掉。现在的学者都很忙,在会上认识的朋友要写信往来,不如有一个平台,大家在一起讨论,就一个字的考证、一部书的研究心得都可以。再有,国外成果(不一定是研究《论语》、《易经》等专著的),有关反映国学的重要、国学的价值,比如像汤一介先生所说的,关于轴心时代的一些论文,以及再一个轴心时代出现的一个预测;比如西方人对自己传统的反思,从德国斯宾格勒到英国汤因比,一直到现在的安乐哲等人,他们的著作,你录入没有必要,因为有版权问题,但是可以链接,让更多的人知道。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当前师范教育存明显弊端
·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在北京论坛欢迎晚宴上的致辞
· 许嘉璐:落实义务教育法 依法推进义务教育发展
· 许嘉璐:语言文字是民族标记 国人应重视汉语
· 许嘉璐: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及教学研究需要革命
· 北师大成立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 许嘉璐任院长
· 爱心国学班:让传统文化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 取国学之精神以治今世
· “变了味”的国学为何大行其道?
· 国学与考试该如何“相处”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