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海师范大学地理系贺宝根教授,永远地离开了深爱他的学生和亲人,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为何能在关键时刻舍身救人,在他的生前,究竟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就让我们走近好老师贺宝根。
送别仪式上,还没走到老师跟前,很多学生已是泪流满面。一个深深的鞠躬,一枝淡淡的清菊,表达的是对老师万分的不舍。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能获得学生如此的爱戴?在贺教授与众不同的办公室里,记者似乎找到了答案。因为在这间办公室里,椅子是最多的。
(贺宝根教授的学生 杨靓青:有很多学生 包括不是他的学生的学生 也会来找他/他都会主动地跟人家排忧难)
(贺宝根教授的学生 秦晓怡:我觉得他有点像一个父亲)
在同学们的心目中,贺老师是他们最愿意倾诉的对象,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和他说。研究生姚东京家在农村,经济状况不是很好,每年8500元的学费让小姚很是犯愁。
(贺宝根教授的学生 姚东京:他就自己掏钱替我把学费交了)
其实,贺教授的家境并不宽裕。他从小就失去了父亲,除了要照顾85岁高龄的老母亲,他不时还要接济其他兄弟姐妹,至今贺教授一家三口仍然挤在一套30平米的一居室房子里,但他却很知足。
(任杰:贺老师常说的三句话就是 在我耳边常说的就是 谢谢 还有一句话就是辛苦了 再有就是他经常说 需不需要帮助啊)
作为一名优秀的地理学专家,贺宝根教授经常会和学生一起到郊外进行研究,他深知大自然是地理人的第一实验室。从2002年开始,他们把课题研究地点放在崇明东滩,采集第一手的数据,因为这里特有的自然环境对于教学很有帮助。7月26日,贺教授再次把课题组带到了这里,同学们至今清楚地记得,贺教授出发前细心的交待:
(采访杨靓青 日常生活用品该带哪些 怎么样轻装上阵但是你要的东西又必备的 住的条件怎么样 都会跟学生讲得非常非常清楚)
那几天,正是上海最热的时候,课题组的工作每天都要在涨潮时开始,非常辛苦。
(王初:白天太阳比较大 晚上蚊子多(睡不好)比较累 休息得不是很好)
为此,贺教授把大家分成几个小组,轮流上测试船。如果有人身体不适,他就坚决不允许上船。
(秦晓怡:那几天身体不是特别好 然后那天我跟他说我明天就去船上 他其实平时是个很和蔼的人 然后那天我一说他就很严肃地 很严厉地说 不行 明天你不可以上去)
然而,为了保证数据准确,治学严谨的贺教授却一直坚持没有下船。
(任杰:然后他说,我再在船上待一段儿/其实他在船上已经很累了)
尽管如此,面对身处险境的学生,贺教授依然毫不犹豫地赶去营救,在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他让学生拿着泡末板浮回岸边,自己却被大浪卷走,永远地离开了他心爱的家人和学生。
(郑建瑜 贺宝根的妻子:我觉得贺老师的选择也是对的 我觉得我面对这种情况我还是会先救学生 这也是一个老师最基本的道德)
(任杰:我做过老师 所以我真正能够体会到身教甚于言教 我就想把我老师的那种东西我希望能够教给我的学生 再通过我的学生 甚至通过我的孩子身上 也能够体现出我老师的精神在里面)
师恩浩荡,贺教授用生命践行了一个老师的职责,他的音容笑貌将永远被学生们铭记心中。
(音乐 追悼会镜头软接结束)
贺宝根教授是一位普通通通的教师,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有对学生朴实无华的点滴之爱,对教师这一神圣职业忘我的投入。正是这份执着,让他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去践行师德,坚守师道。好,感谢收看今天的《新闻透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