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是浙江教育的主旋律。作为高职院校,推进教育现代化,一要强调事业的坚守,二要强调工作重心的转移。无论是坚守还是转移,当下最为紧迫的一项任务就是大力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应切实加强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宏观研究和筹划。高职院校必须把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最基础的教育资源来规划建设。一方面必须痛下决心增加专业教师数量,争取用3到5年时间,使全省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生师比达到20∶1;同时有计划地聘用一些既有丰富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为扎实专业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不断优化结构,把“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和专业教师的比重分别提高到65%和80%;同时充实优化兼职教师队伍,把兼职教师教授课时占专业课时比例逐步提高到50%。
应着力提高“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是许多高职院校面临的突出问题。应突出“双师型”教师的实践经历培养和积累,争取用3到5年时间,使80%的“双师型”教师拥有两年以上企业工作或锻炼经历;新进专业教师企业经历可以考虑提高到3年,国家级、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包括骨干院校)应考虑提高到5年。同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证每位“双师型”教师每年至少有15天时间带课题、带任务到企业进行与专业授课相关的工作研修;每5年至少有半年的集中时间到企业挂职,承担与专业和岗位发展相关的工作。努力通过多方面的培养培训,使广大“双师型”教师既拥有专业实践、专业理论、教师教育三种知识,又具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种能力,进而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