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特殊教育 > 教学研究 > 听障教学
《耳聋儿童特异心理实证研究》研究报告
2001-12-29    王庆宝

字体大小:

  徐州市特教中心、铜山县聋哑学校是一所集学前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聋、盲九年义务教育和聋高中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中心。多年来在上级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发展很快。现已成为全国名列前茅的特教大校。学校被省教委授于“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的称号。

  随着学校不断的壮大,学校对提高全体教师素质和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要想解决学生中出现的新问题,就必须开展教科研工作。从1996年开始,我校通过内引外联,积极宣传教科研工作,同时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开始着手课题研究工作。根据聋校普遍存在的出走、偷盗、早恋等问题,拟定了“耳聋儿童特异心理研究”课题方案,并于1998年3月被县教科所批准为县级立项课题,后经县教科所推荐,被市教科所批准为市级立项课题。下面,把该课题的研究情况逐一汇报: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1.特殊教育学校管理工作的需要。

  自有人类社会,就有聋(听觉障碍)的的残疾现象存在。我国特殊教育始发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尚不满150年的历史。在过去的教育中,我国的特教工作者在聋教育方面主要探讨了手语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方法,对于聋儿心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少。如北师大的朴永馨教授著有《耳聋儿童心理学基础》;辽宁师大的张宁生教授著有《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等。两位教授在其著作中主要论述了聋童的心理过程及个性心理方面的问题;而这些研究一方面是来源于国外研究成果的借鉴。另一方面则有对普通心理学的吸收,再融入聋教育工作者的实践经验。由于社会的发展,聋童接受信息的渠道拓宽,他们的心理发展有了不少新的变化。特别是一些聋生的出走、偷盗等现象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我们必须面对现实,研究聋生的心理。

  2.聋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我们虽然不能培养出“完人”,但我们可以培养出“全人”。即全面发展的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聋生的综合素质,使聋生健康成长,是摆在我们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要想聋生健康成长,就要使聋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步发展。而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核心因素,因此,研究聋生的心理,证明聋生是否有因听觉障碍而造成的与普通学生有明显差异(即特异)心理,对促进聋生健康成长十分必要。而自卑、固执、报复、猜疑、恐惧、从众等不良心理,则严重影响和阻碍着聋生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开展对耳聋儿童有无特异心理的研究,十分必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只能是在观察、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诊断聋生自身及其外因的影响,从而提出教育对策,帮助聋生在成长的道路上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研究思路:

  学习普通心理学和耳聋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了解心理学研究的有关成果以及儿童心理的基本特征。分析聋校中聋生的不良行为及其心理,提出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在校内确定调查范围(样本),开展问卷调查,综合对教师的问卷和对普通学校儿童的对比调查、总结,归纳出耳聋儿童的特殊行为表现,并提出教育对策。

三、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即起始阶段)。

  我们课题组成员查阅、学习了有关本课题的研究资料和理论书籍。如学习了《耳聋儿童心理学基础》、《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心理学》和《实用教育科研方法》、《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等专业理论书籍。根据聋校的教育、教学的实际和农村聋校学生的特点,界定了本课题“特异心理”的内涵是指聋生与健全学生不同的心理表现。在自卑感、固执、报复及“偷盗”等不良心理方面的表现是我们确定研究的重点。在县教科所领导的指导下,我们设计了课题方案并反复修改。同时向外校学习教科研管理的经验,制定了一系列的教科研工作制度,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同时千方百计提高广大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的热情。

  2.研究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开展调查、分析,并记录案例,设计个别教育方案,提出教育对策。为此,我们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了基本情况登记,设计了《聋生特异心理测查问卷》。在测查中我们发现原定的调查对象是一至四年级的聋童,但由于这些孩子语言水平低,理解和答案能力低。因而不能用问卷测查,所以,我们调整了调查对象,把高年级的聋生作为测查对象。由于聋生每班学额少(10—14人),所以我们取样时是选取徐州市特教中心、铜山县聋哑学校的七至九年级七十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是“自卑感”、“固执心理”、“报复心理”和“偷盗行为”四个方面。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自卑感

  自卑感是一种低估自己,不能自助和软弱的复杂情绪体验。有个体和年龄差异。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儿童因自我的无力、无能、无知而产生自卑情绪。自卑感主要从聋人的认识,与健全人相比等方面调查分析:

        看法

    百分率

类别

正确

不正确

对聋人的认识

44.3%

55.7%

与健全人相比

40.7%

59.3%

  结果显示:对聋本身认识不足,存在明显的自卑感。

  具体表现为对耳聋本身和聋人群体的社会地位认识不足。如当问起“你认为做聋人好不好” 时,48.6%的学生选择了“好”,而51.4%的学生选择的是“不好”或“不知道”。当问起“你愿意穿着有学校名字的校服外出吗?”时,有31.4%的同学选择了“愿意”,而68.6%的学生选择了“不愿意”。从这里可以看出聋生是有明显的自卑感的。他们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是聋生,原因一方面由于聋生本身认识水平偏低;另一方面,是社会的整体文明程度虽有提高,但是一些传统观念的对聋人的偏见依然存在。所以会出现以上现象。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聋校思想品德教育应实现五个转变
· 浅谈耳聋儿童的情感问题
· 探索21世纪我国聋教育的改革之路---关于实验聋校项目工作的报告
· 现代化、高水平的英国聋教育
· 世界及香港聋童教育的发展
· 全纳性教育与聋儿后续教育
· 学与创合辙共振 提高聋生综合素质
· 关于聋校教育教学几个问题的研究
· 对聋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