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不少家长担心“京剧进校园”最终会演变成“名不副实”的官样文章,增加学生负担。有的家长称京剧在广州没有文化土壤,语言差异过大,还不如推广粤剧。广州市教育局一负责人称,如果连几千年的国粹都不要就不算中国人。
广州第一批试点学校音乐老师已经完成集训,不日将开班上课。本报昨日报道出街后,不少家长担心,这样的课程最终会演变成“名不副实”的官样文章,反而增加了学生负担。
广州缺乏京剧土壤?
“广州难道有京剧的土壤吗?”体育西路小学一位家长表示,不要说孩子,就是他们这些成年人都很少在广州接触多少有关京剧的东西,“广州话和京腔差那么远,整个文化氛围也不一样,在广州推行京剧有点强人所难吧?还不如学习一些粤曲”。
市民廖女士则表示,“如果孩子能去学一点基本功,我觉得也不错。不仅是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对孩子本身的精气神也有好处。可是我们一打听,广州根本就没有相关的教学机构,少年宫也没有开设相关方面的课程。京剧在广州真的有点冷。”
四十七中高二学生邓迪心是广州的中学中唯一一个京剧社团的社长。在“天后”“天王”盛行的今天,她带领着一帮同学有板有眼地学起了京剧的各色发音。
“我觉得京剧入校园不是什么坏事,我们社团很多同学一开始也没接触过,可现在学得比谁都用心。”邓迪心说,现在社团已经排演了《贵妃醉酒》、《红灯记》甚至还有昆曲《游园惊梦》。邓迪心也坦言,吸引社员的是他们不断排出的新节目。“如果是坐在那听,不自己唱,不自己走台参与进来,我想很多学生都不会真正接触到京剧的美。”
天河中学一学生表示,京剧入课堂同学们并不反对,关键问题是老师怎么教,“如果只是放磁带听,我觉得没什么意思,比看电视还要无聊”。
京剧入课堂非样板戏
对于京剧入课堂的各种质疑,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艺术科负责人朱则平说,“现在的学生正处在一个可以和戏曲音乐建立感情的年龄段,我们不能错过。京剧是中国几千年的国粹,如果连艺术语言都不要了,还算是中国人吗?!”
朱则平表示,让京剧入校园只要做到让学生热爱本土文化、理解其文化内涵就足够了。“学唱京剧,并不意味着是像‘文化大革命’时代,(采取)人人样板戏的极端做法。”他表示,广州的中小学还可以尝试粤曲与京剧穿插教学,让大家认识这两种文化,如果有兴趣的,可以在课外兴趣小组里深造。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