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语言文字 > 语言文字动态
书写退化? 母语危机!
2013-09-17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提笔忘字,用字不规范,过于强化外语等现象引发关注——
书写退化? 母语危机!

  近日,随着“汉字听写”等电视节目的走红,提笔忘字、汉字书写能力退化、网络语言冲击汉字规范使用等说法再次引发国人热议。

  现象:语文应用能力水平偏低

  “现在很多大学生不会写论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时,很多精力花在帮助大学生修改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乱用等问题上。”语言文字专家、安徽大学党委书记黄德宽说,“许多青年教师不会板书,上课一切依赖多媒体,学生也不适应没有多媒体的课堂。”

  绍兴文理学院副教授屠国平2012年组织的一份针对浙江省16所高校2000名大一新生的调查问卷显示,目前中学生的汉语文字能力实际水平偏低,书面表达能力得分在60分以上的占54.2%,80分以上的只占4.4%,平均分只有58.3分。

  “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偏低,除了表现在错字连篇、语句不通、口语表达不清楚外,还造成学生的感受力下降,表现为对外界麻木,对亲情淡漠。”著名语言文字专家、北师大文学院教授王宁说,她给大一学生讲“大学语文”课时,曾讲过10首生离死别的诗词,并以“生离死别”为题让学生写短文,结果发现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不到三成,70%的文章是硬挤出来的。

  “现在的学生多愁善感的少了,生离没有怀念,死别没有悲哀,丧事没有眼泪,他们会因丢失了某种利益而哭,却少有人为自己的亲友离去而哭。”王宁认为,这与现代人太过功利性有关,一个健全的人不应仅有知识、技能,还要有健康的心理,要有感受力、体验力,“缺乏感受力的人会逐渐钝化,对外界麻木,对亲情漠视”。

  王宁认为,如今人们的社会压力大,追求娱乐化,拿汉字、民族语言开玩笑,对民族语言文字缺乏敬畏,什么“食全食美”、“随心所浴”等调侃式用词随处可见。中国传统文化讲究“敬惜字纸”,现在还有几人能这样做?这种环境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汉字、对民族语言的热爱与尊敬。

推荐内容>>“提笔忘字”:是信息化造成了汉字危机吗?
推荐内容>>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
推荐内容>>《通用规范汉字表》发布 汉字有了哪些新规矩
推荐内容>>国人书写能力普遍退化 你还会写多少汉字  专栏>>语言文字动态

  原因:母语应用陷入危机

  如今,现代人的工作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脑,与文字打交道的事情几乎都可以由电脑、手机替代,人们动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提笔忘字现象时常发生。2013年零点指标数据针对北京、上海、广州等12个城市的“中国人书法”系列调查显示,94.1%的受访者都曾遇到提笔忘字情形,其中26.8%的人经常出现提笔忘字情况。

  “但是不能简单把书写退化现象完全归因于电脑的使用。”王宁认为,汉字书写问题与计算机没有直接因果关系,写字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国人对文化的淡漠、精神的缺失,近年来人们对物质诉求过高,而忽略了精神上的追求。读书的人越来越少,阅读量的减少带来了识字量的下降及提笔忘字几率的增加。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央视汉字听写类节目唤起青少年对书写能力关注
· “汉字听写”类节目走红 掀中国汉字书写热
· “汉字听写”为何能在电视上热起来
· “数码时代的失写症”来袭 汉字书写,从热爱开始
· 触屏时代的尴尬:或致"提笔忘字" 影响身心健康
· 汉字:激发对大脑的深层次探索
· 国人书写能力普遍退化 你还会写多少汉字
· 钻研10余年 87岁老人发明汉字结构码输入法
· 中国古文字学的繁荣发展 从“绝学”到“显学”
· 汉字演进史:一部技术进化史 汉字明天什么样?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