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远程教育 > 远教新闻
互联网带给中学生什么
2002-03-08    记者 蓝燕 实习生 郑一卉

字体大小:

  如今,是不是网民已经成为中学生是否现代的重要标志。但是,互联网会给中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带来哪些影响?今天下午,来自天津市实验中学的代表在第五届国际青年暨校际交流决策者论坛大会上,用自己对天津11所中学、2452名学生的调查表明:互联网既有利于中学生现代思维方式的形成,也会造成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与失范;既有利于他们社会化的进程,也会弱化其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意识;既能激发其创造潜力,也导致了一些学生人文精神的失落。

  该调查显示:中学生网民中,男生的上网率高于女生。上网学生中57.6%的人偶尔上网,40.6%的经常上网,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网上的只有2.3%。有59.2%的中学生网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而2 3年网龄的人只有10%。这说明当地中学生上网是近两年的事。

  中学生上网多数是在周末或假期,有22.4%的中学生偶尔因上网缺课,经常缺课的约有13%。有8.5%的学生承认上网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上网的地点以网吧和学校为主,在家上网的只占5%左右。81.2%的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新的信息。23%的学生是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6%的人上网是为了玩游戏。

  在对网络的基本评价中,有半数以上的中学生认为上网是大势所趋。30.5%的学生对网络表示满意,47.1%的人认为对中学生上网应适当指导。有26%的学生对网络的费用高、速度慢表示不满,其中有1/4以上的人认为网上黄色信息泛滥,垃圾邮件成堆。

  基于大量调查数据,天津实验中学的调查者认为,上网既激活了现代中学生的思想,同时又困扰着他们。

  网络让中学生接触到了多元的世界文化,接触到开放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和全球眼光;他们通过阅读网上大量的超文本信息,潜移默化地学习了现代的发散性思维方法,懂得在处理复杂事物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从而改变传统线性思维固有的死板和狭隘。网络还使中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大大超出他们所能直接体验的生存世界,85.6%的上网中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是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增加了信息量。59%的上网者是在上机过程中学习网络知识。

  网络的全方位、超时空、互动性和隐蔽性为中学生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学生可以利用快捷的电子邮件与他人进行远距离交流,这种“戴面具”的交往方式可使中学生在平等、宽松的社交环境中尽情展现自我。调查显示,上网聊天交友的人占上网学生的44.6%,而53%的人上网是为了向外发布信息。

  调查者发现,网络同其他事物一样,除了有利的一面,也给中学生带来困扰。

  网络的各种信息真假难辨,良莠不齐。被调查学生中45%的人承认访问过色情网站。网络的成瘾性还给一些中学生带来身心危害,间接和符号化的交往形式,削弱了同他人面对面的交往机会和愿望。上网学生中20%的人有情绪低落和孤独感,12%的中学生与家人、朋友关系疏远。有些学生走出网络后面对不理想的社会现实,感到悲观失落。

  网络的高技术容易使中学生对网络技术产生过度或单一崇拜,从而导致人文精神的失落。调查发现,许多学生沉迷于图像化、平面的、标准式的网络快餐文化,而导致思考的能力不足。一些学生计算机操作技术非常熟练,却写不出漂亮的汉字。一些学生对网上黑客十分崇拜,缺乏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调查显示,有7.6%的人认为黑客是“侠客”,22%的人认为黑客是能人。

  调查者提出,互联网的发展使对中学生的教育工作呈现新的特点,学校教育应该是网上育人与网下育人相结合,以促进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畅通渠道为就业“保驾护航”
· 为学生释放生命的全部能量
·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搭建学生展示个性的平台
· 长春中学学生集体服用处方药物求“飘”
· 学生营养午餐为何难讨学生喜欢
· 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应如何培养
· 中学生健康令人忧 身心均呈亚健康态势
· 神六总顾问戚发轫福州励志中学生
· 2005年南京近3万贫困学生获资助
· 北京:中学教学楼装手机干扰器引争议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