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 各地高考
聚焦2014年高考:持临时身份证能否进考场?
2014-06-03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聚焦2014年高考系列报道

  持临时身份证能否进考场

 

临时身份证长啥样?

  ■公安部2005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居民身份证管理办法》第三条明确规定,“临时居民身份证具有证明公民身份的法律效力”,第十四条规定,“公民从事有关活动,需要证明身份的,有权使用临时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

  ■临时身份证工艺上有防伪技术,关键是制证建立在人口信息系统之上,进行网上核对办理,在登记内容上与正式居民身份证件完全一致,经过了公安部门的认定,与正常身份证的作用完全一样,很难造假。

  高考在即,社会各界做好保驾护航工作的同时,备考的学生们也精心做好了各方面准备,但每年考试之前,总有一些“迷糊”的考生,会遗失进入考场的重要证件——身份证。而事实上,每年都有考生因遗失身份证来不及补办,所持临时身份证又不被认可,从而被拒于各种考场之外的事件发生。

  那么,临时身份证到底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考生能否凭借临时身份证进入考场?在高考备受关注的当下,补办身份证和临时身份证的程序是否简单易行?

  持临时身份证参考被拒频频发生

  今年1月4日,参加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一名考生,因持临时二代身份证,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一个考点被监考人员拦在门外,被迫放弃考试。

  该考生十分愤慨,在微博上曝光此事,“我拿着准考证、考场座位通知单、户籍证明、临时二代身份证等证明材料,监考人员就是不让我进考场,唯一的理由是‘临时身份证不符合要求’”。

  此事在网上引发热议,许多媒体进行了报道,迫于舆论压力,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最终给出回应,在其官方网站发布说明,称教育部《2014年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务工作规定》提出,“考生凭准考证和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考试”,临时身份证虽具有证明公民身份的法律效力,但不符合此次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入场条件,监考人员不准许该考生入场考试,符合教育部的要求。

  因遗失身份证来不及补办,出示临时身份证却被拒于考场之外的事件并不鲜见。

  3月29日,在呼和浩特职业学院进行的2014年内蒙古职称英语考试中,一名考生因使用临时二代身份证被拒之门外。

  2012年,包头市组织事业单位招考,有7名考生因持临时身份证被拒于考场之外。

  ……

  持临时身份证不能进入考场的说法甚至在许多地方的通知或者规定中明文出现。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之前,吉林省招生办就曾发布《致参加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生的一封信》,提醒考生要遵守考场管理规定,持准考证和本人身份证进入考场,其中特别注明不准使用临时身份证。

  中国教育在线整理的《2014年同等学力申硕考试考前提醒》中甚至提到,没有有效身份证件不能参加考试,临时身份证不是有效身份证件。

  还有报道称,沈阳市某学生丢失身份证后,家长到沈阳市招考办咨询,工作人员称可根据实际情况先去所在派出所开户籍证明,不过最终还是需要二代身份证。

  虽然至今尚未有考生在高考中因持临时身份证被拒考的事件见诸报端,但各种不明了的信息和态度,让丢失身份证却来不及补办正式身份证的学生和家长焦虑不安、如坐针毡。

  那么,在即将到来的高考中,倘若不得不用临时身份证,学生能否踏踏实实进入考场?临时身份证是否确实具有法律效力?万一被拒,学生又该如何保护自己参考的权利?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聚焦2014年高考:“微时代”的高招之战
· 教育部:全力保障2014年高考安全进行
· 2014高考:多种优惠政策助农村学子梦圆大学
· 2014高考命题新趋势:关注现实社会 激发创新表达
· 袁贵仁检查2014年高考准备工作
· 高考改革密集出台 兑现承诺还需“啃硬骨头”
· 2014年随迁子女在北京参加高考报名申请启动
· 北京2014高考报名时间提前 或与实施新政有关
· 北大2014高考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开始接受申请
· 全国1291万考生迎来2023年高考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