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考试新闻
高考后,国内升学还是海外留学?
2012-06-20    中广教育-南方日报

字体大小:

  每年的高考总是牵动着学生和家长的神经,对于今年高考的学生而言,或许有更多选择机会。不仅有诸如悉尼大学等境外高校承认国内高考的成绩,而且广州教育局也对考取300所指定境外名校的学校,在教育督导评估中给予加分,这些鼓励政策为学生提供了更宽广的学习机会,也同时给他们带来了一些新的困扰。新形势下,到底是报考国内院校,还是把视野放宽到全球?如果报读海外院校,高考后再准备材料是否又来得及?

  专家观点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高考志愿填报的视野可以放得宽一点。无论是在国内升学还是海外留学,学生要知己知彼,结合自身的分数、兴趣、能力和家庭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来考量。如果学生想留学,则最好去近期各留学机构举办教育展现场了解情况。

  国内新政为留学市场推波助澜

  不久前,广州市教育局出台一份《2012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工作评价标准(试行)》,根据相关规定,从今年起,高三生考取300所中指定的境外知名高校,学校在评估时可获1.2分的加分。而高考中每产生1个尖子生(高考分约在650分以上)只加0.1分。如此看来,学校每培养出一个国际名牌大学的留学生,在教育督导评估中获得的加分,相当于在高考中考出了12个尖子生。天平似乎一下子向国外院校倾斜。

  以往,学校会为了升学率而挽留学生参加高考,而广州市教育局的评估标准改变后,学校或会更加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出国深造,这为出国学生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平台。新通教育广东分公司总经理黄淑华认为,新政的实施是为了缓解国内高等教育资源供不应求的压力,同时鼓励学生善用全球化的优质教育资源,长远来看,不仅能够提升中国人才的质量,还有利于促进国内高校的优化升级。

  另外,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留学国家放松政策开放国门接收国际学生,如美国加快签证、澳洲降低留学担保金等,出国留学不再是件难事。而国内学生在职业规划上也越来越理性,国外教育在课程设置及专业选择上的灵活性和优越性大受青睐,因此低龄留学人数一直呈增长势头。

  填报志愿要结合个人特长和兴趣

  对于高考志愿的填报,黄淑华认为:“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高中毕业后再到国外读本科是比较适合的,因为国内扎实的基础教育能让学生较快地适应国外的本科学习,而且高中毕业生已经拥有充分的自立和自理的能力,能较快地融入国外的生活环境。”

  而该机构的留学项目总监邹肇煌则认为,高考志愿的填报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看哪些专业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再根据5年内的行业发展趋势制定职业计划,最后筛选出最适合自己的专业。

  此外,选对专业的学生也要注意积累相关的实践经验,例如通过带薪实习、兼职打工、公益活动、课堂实验等,学会将理论知识转化到实践运用当中去。“拥有当地发展所需的技能,又具备相关经验,这类人才绝对会成为抢手货。”邹肇煌表示。

  记者获悉,近期各留学机构都将举办各类教育展,不少海外知名院校都将参展,甚至提供双录取、桥梁课程等,可以让学生在年内入学。有意留学的学生不妨去现场了解相关情况。记者 于冬雪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海外留学人员疫情检测和日报制度已建立
· 海外留学不可不知的阅读技巧
· 海外留学还划算吗?
· 海外留学趣闻:体验那些有趣的课
· 海外留学如何申请奖学金
· 海外留学经历具有哪些优势? “大海归” VS “小海归”
· 海外留学:国际班学生最该补点啥?
· “90后”女生海外留学体验:我想做一回自己
· 海外留学人数增多 安全成为必修课
· 海外留学面面观:中国在德留学生的状况及问题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