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专题研究 > 教育部坚决整治教育乱收费 > 各地现象
调查:“一费制”受认可 乱收费仍突出
2002-09-24    记者赵燕华,通讯员鸣义、承俊

字体大小:

  从今年秋季入学开始,广州市中小学全面实行“一费制”教育收费制度。到底老百姓怎么看待“一费制”?

  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刚完成的调查结果显示,“一费制”的收费制度基本上得到了受访家长的赞成和认可;中小学乱收费的现象虽然大为减少,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乱收费和不合理收费的现象。

  六成家长赞成“一费制”   

  调查通过电话方式举行,共访问了全市八区342户子女目前就读中小学的家庭。受访家长大部分表示“赞成”和“比较赞成”,两者所占比例为64.1%,仅有2.7%的受访家长表示“不太赞成”或“不赞成”。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和收入水平的受访者不同程度上的赞成比例均超过九成。“一费制”的收费制度得到了受访家长的认可。

  “一费制”收费标准适中

  “一费制”的收费标准以普通学校为基准,每生每学期收费小学为253元,初中为400元,普通高中为940元。根据学校办学成本的不同,县一级、市一级和省一级学校分别上浮10%、15%和25%。对于这个标准,表示“适中”的受访家长占七成多,表示“偏高”的占20.3%,表示“过高”的占4.8%,另有2.7%表示“偏低”。在这方面,收入越高的家庭越认为此标准“适中”或“偏低”,收入越低的家长越认为“偏高”或“过高”。其中,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家长反映“过高”和“偏高”的比例为29.0%,月收入同一比例在超过3000元以上的家长中,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家长对这一收费标准的看法也存在一定差别。在子女读小学和初中的受访家长中分别有29%和18.5%的比例认为“过高”或“偏高”,而子女读高中的受访家长对此有同样看法的比例仅为5.2%。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收费水平受到家长认可得比例较低。

  对于这“一费制”标准,受访家长中表示“可以承受”的有57.4%,表示“勉强承受”的比例有32.6%,表示“不可承受”的有一成。

  三成家长强烈反映乱收费

  调查结果显示,47.5%的受访家长认为近两年政府主管部门对学校乱收费的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使得学校的乱收费现象有所减少,其中重点中学的乱收费现象比非重点中学要少很多。但总体上依然约有1/3的受访家长对乱收费现象反映强烈。

  另有29.0%的受访家长对学校乱收费的严重性表示“难说”,对收费的标准和项目不是很明确。这说明,学校收费急待制定一个统一标准,而“一费制”带来的就是一个统一的收费标准,从源头上来根治乱收费现象。

  “择校费”3年交4万太高

  根据调查结果,受访家长认为急需规范的收费项目涉及到学校收费的方方面面,虽然反映程度不是十分强烈,但反映面相当广。这说明,受访家长对学校收费项目的规范性不是十分认可,如“校服费”和“补课费”。有家长质疑:广州中小学都要求学生穿统一的校服,但校服收费标准与质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学校和商家会不会在校服费上大赚学生的钱?另外,也有家长反映,教育部明文规定中小学不允许补课,但很多学校都对此充耳不闻(对补课费有所反映的受访家长比例为36.1%),给学生造成负担过重。

  对于普遍关注的择校费,超过七成的受访家长反映高中、职校每位择校学生3年交纳4万元的择校费“过高”和“偏高”,反映“适中”的比例为8.6%,另外分别有0.6%和17.4%的受访家长表示“偏低”和“难说”。反映“偏低”的主要是受教育程度和月收入均较高的受访家长(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月收入3000元以上)。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重视历史教育 构筑长久和平
· “教育产业化”始作俑者为何改弦易辙
· 横下决心 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 “教育大众化”是谁的“大众化”?
·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新思考
· 现代化的传统道德:和谐社会的道德价值取向
· 武汉市教育部门要求:教学应更灵活综合化
· 张保庆:教育投入要达4% 要体现重点
· 高校新校规体现教育法治化
· 唐山开展教育收费政策集中宣传周活动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