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返乡农村大学生落户困难 农村户口成香饽饽
2010-08-18    法治周末

字体大小:

  “城市新游民”群体状况调查

  对于在城市找不到工作的农村大学生来说,城市户口对他们的吸引力不再那么强大。现实所迫,他们想到了回家。

  然而,由于附着在户口上的各种利益,使得农村户口日渐成为香饽饽———比如村里的土地,比如村里的“福利”。

  现实是,想回农村,很难。

  人事制度的改革,导致国家干部的范围缩小;社会地位的变化,凸显为大学生从“天之骄子”变为“蚁族”,这些制度变革所引起的社会分配的变化,使得农村大学生成为二元户籍制度的一个尴尬群体。

  他们,被称作“城市游民”

  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张才玲变成了“黑户”,这是她上大学时始料未及的:毕业后在城市找不到工作,农村老家也向她关上了大门。

  造成这种两难境地的原因是,张才玲考上大学后,户口随之“农转非”。但如同所有在城市里无法立足的农村大学生一样,再回到农村的路却难如登天。

  之所以产生“回家”的想法,是因为就业形势的残酷,以及都市生活的压力。

  2008年,张才玲大学毕业时,恰逢金融危机,北京的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在这场关系个人命运的战斗中,她没能找到能解决北京户口的工作。这也意味着,她在北京的生活之路将更加艰难。

  之后的两年,她辗转换了4份工作,月均3000元的收入让她在北京生活很吃力。但她从没有放弃落户北京的愿望,户口一直由学校托管。

  想法的改变来自张才玲的怀孕。

  她和丈夫都是农村孩子,在北京工作多年,也无法落户北京。

  今年年初,怀孕的张才玲想放弃这座城市,她想回到农村老家。她不想让这种飘在北京,没着没落的感觉延续到下一代身上。

  非京籍孩子的上学难问题,是迫使他们思考退路的主因之一。

  “我们两个每个月挣多少花多少,在北京也没有社保、医保。孩子出生了,也得在老家养。”张才玲说,“还不如回家种地。”

  逃离都市———这已经不是张才玲一个人的问题,甚至成为了80后年轻人的共同命题———也许回家会更幸福。

  但在这些逃离者中,农村大学生却成为异常尴尬的群体。

  在中国现行的二元户籍制度管理模式下,他们要么想尽办法得到城市“绿卡”,要么就要飘在大小城镇中。他们回不到农村。

  想“回家种地”的张才玲今年初在学校办理了户口迁移手续,结果却在家乡的派出所碰了钉子。当地民警告诉她,“政策不允许‘非转农’”,“要么你户口回到市人事局,变成集体户口,要么你在你们村自己立个非农的单户,跟你爸妈分开”。

  持有“不在北京,就回农村”想法的张才玲却遇到了第三种选择———户口不能“非转农”,只能留在小城镇。可是这种不上不下的情况,不但对张才玲找工作的事情没有任何帮助,还剥夺了张才玲原本农业户口享有的农民权益。

  “这就是我们的境况。”在博客里呼吁“非转农”难题的农村大学生齐飞说,“我们是异类。我们是城市游民”。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农村大学生也能有个“欢乐颂”的未来
· 农村籍大学生不迁户口调查 跳龙门为何不跳农门
· 聚焦教育公平:为什么寒门学子难入名校门?
· 教育观点PK:知识改变命运?出身决定命运?
· 教师称"寒门再难出贵子" 引发教育公平竞赛讨论
· 农村学生难入名牌大学 北大占比从三成跌至一成
· 超级中学正垄断一流大学生源 农村学生不断下降
· 农村新增大学生越来越少 大学成本过高成诱因
· 亲情 文化 政策:三大坎阻挡农村大学生回乡路
· 农村大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回农村?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