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农村籍大学生不迁户口调查 跳龙门为何不跳农门
2011-10-17    人民日报

字体大小:

2011年,南京农大不迁户口的新生中,半数来自农村

跳了龙门,为何不跳农门

  2015年,在“十二五”规划中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这一年,中国的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越农村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5%。

  相较于农村,城市不仅意味着华灯璀璨、高楼林立,也意味着更高的收入、更好的教育、更优质的医疗,等等。对于农村大学生而言,考上大学农转非,跳出农门进城去,是改变自身命运的最好途径。

  然而,随着中央“三农”政策的不断深入,新农村建设欣欣向荣,城乡差距在不断被缩小。于是,在一些地方,来自农村的大学新生开始固守起农民的身份,不愿转户口变为城里人。在他们眼里,家里的田地比一纸户口更珍贵,当个“乡下人”更实惠。

  这股城市向农村逆流的背后,潜藏着什么样的动力?

  ——编者

  上大学,就是“跳农门”。对于绝大多数农村孩子来说,上大学意味着从此他们可以告别农村进入城市。但是曾几何时,农村孩子在进入大学校园时,却选择了把户口留在农村,甘心成为大学校园里的“农民大学生”。

  针对近年高校出现的农村籍学生不迁户口现象,记者近日走进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和南京审计学院等5所高校进行了调查。

  现状

  不跳“农门”者日增

  转不转户口没差别

  5所高校户籍管理部门的初步统计显示,2011年新入学大学生中,不迁户口学生的比例基本都在50%左右。以南京大学为例,该校2011级新生共3880人,不迁移户口人数为2179人,其中农村户口人数为358人,占不迁户口人数16.4%。南大保卫处负责人介绍,学校近年不迁户口的农村学生呈逐年增加趋势。

  5所大学中,南京大学由于城镇籍学生居多,因此不迁移户口的农村学生比例相对较小。在南京农大今年的新生中,农村籍不迁户口的学生比例已与城镇籍学生大体相当。南京农大保卫科谢老师介绍,今年学校不迁移户口的农村学生多于往年。

  数字的背后,透出大学生渐渐淡化的户口意识。10多年前,大学生入学“转户口就是转身份”,而如今,这种象征意义已随着农村发展、农民各项待遇的改善而渐渐远去。

  在大学校园内问起户口问题,多数大学生似乎并不在意。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冯晓文老家在苏州农村,他明确表示:“转户口和不转户口似乎没有多大差别,没有必要跑各种手续去迁转户口。”

  2002年12月,江苏省下发文件,大学生入学时户口迁与不迁可自由选择,并不影响毕业后户口的迁转。9年过去,随着户籍政策的逐年宽松,大学生的户口意识也渐渐淡化。

  南京农大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专业2009级的小唐到学校上学后,发现学习、生活,包括打工兼职什么的都没有因户口而受到影响,也就把转户口的事情给淡忘了。

  “户口与身份证一样,就是一个身份证明,已经没有更多的附加含义了!” 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2011级研究生小李表示。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农村大学生也能有个“欢乐颂”的未来
· 聚焦教育公平:为什么寒门学子难入名校门?
· 教育观点PK:知识改变命运?出身决定命运?
· 教师称"寒门再难出贵子" 引发教育公平竞赛讨论
· 农村学生难入名牌大学 北大占比从三成跌至一成
· 超级中学正垄断一流大学生源 农村学生不断下降
· 农村新增大学生越来越少 大学成本过高成诱因
· 亲情 文化 政策:三大坎阻挡农村大学生回乡路
· 农村大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回农村?
· 返乡农村大学生落户困难 农村户口成香饽饽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