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一 路由器发展稳定可靠
路由器是Internet和大型企业网中最重要的网络互联设备。随着应用于不同的场合,路由器分成面向骨干网络的高端路由器、面向企业骨干以及接入的中端路由器以及面向家庭和小企业的SOHO路由器。
路由器定位多样
高端路由器主要应用于电信运营商网络的核心位置、大型企业网络的核心位置、大型数据中心的出口。随着网络流量的增长和网络规模的扩大,高端路由器的划分标准也水涨船高,目前,交换能力至少在80Gbps以上的路由器才算进入高端路由器的门槛。简单来说,高端路由器是指大型IP网络的核心位置用于连接骨干链路的设备。
工作在汇聚层和接入层的中端路由器,担负着企业网络的多种责任,既要发挥它的多协议能力和其它异构网络的路由连接,还要用访问控制策略控制网络内的数据流向,禁止非授权访问。中端路由器是相对高端而言的。由于中端路由器通常位于运营商网络的边缘,有时也称为边缘路由器。中端路由器最重要的特点是多服务能力。很多中端路由器还具备了VPN的功能,能在分支机构和企业本部之间架设VPN通道,方便在外移动的员工访问企业网资源。
随着网络向家庭的普及,SOHO路由器也有了很大的市场。SOHO路由器是共享宽带连接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宽带路由器有很多优点:第一,无需维护,一旦配置成功,就无须管理;第二,运行稳定;第三,不需要计算机作代理服务器,可以有效地节约能源,减少成本开支;第四,部分宽带路由器还提供了数个以太网接口,可用于直接连接计算机。SOHO路由器以易用、易管理、零维护的优点成为SOHO环境下Internet共享接入的最佳设备。
随着Voice与Video等多媒体服务的逐渐普及,SOHO路由器产品目前已经在QoS管理、数据缓冲、处理器效能等方面纷纷做出改进,并增加视频、音频等模拟接口,变为一个多媒体家庭网关,来适应网络多媒体服务这种新趋势。
支持IPv6不再新鲜
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网络中,IPv6都是网络的基础协议,因此从协议角度看,从IPv4过渡到IPv6,是路由器面临的最大协议变化,只有路由器全面提供了对IPv6的支持,才能保证这一技术的推广和成熟。目前新型路由器如华为3Com都开始转向全面支持IPv6。
支持多业务成为趋势
随着语音和视频等各种应用的蓬勃开展,网络中的路由器逐渐演变为提供多种服务路由的中枢和控制器。由于网络处理器和专用集成电路的采用,使得一些路由器可以进行的工作能力大大增强,可以生成二层和三层VPN,支持防火墙、以太网、VoIP等增值业务,并且能提供对语音和视频的QoS支持,还可以用MPLS实现一些ATM、帧中继的功能。
增强安全性形势所迫
近年来,网络犯罪的递增、大量黑客网站的诞生,促使网络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重要起来。新型路由器在安全方面都提供了较好的支持。新型路由器一般都提供内置防火墙的功能,有些还有专门用于启动防火墙的命令。随着近年来VPN应用的开展,路由器中带有的VPN功能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功能,现在企业级路由器产品普遍支持IPSec的VPN,有的还支持L2TP、GRE的VPN功能。
目前新型路由器上集成了流量管理、IDS、IPS、防火墙等功能,而且有些厂商如思科用硬件来实现这些安全功能,路由器的主CPU就能全力以赴负责数据的转发,而网络的安全检测,就交给IDS、IPS、防火墙等各硬件功能模块上的分CPU进行处理,这样就不会对网络的流量产生影响。
看点二 交换机更快、更高、更安全
交换机在企业网中的地位,如同一个豪门旺族的主人,一人撑起半边天,是整个家族的顶梁柱。在网络应用越来越丰富的后网络时代,交换机已经成为绝对的核心。交换机的丝毫停机,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大型交换机具备完备的冗余交换架构(如双主板支持双上行核心交换连接),散热功能强,同时具备可管理模块;所有组件应具备热插拨功能。交换机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也应有严格要求(一般十年以上)。用这样的结构来保证交换机的可靠性达到99.9%。
目前在市场中,国内品牌正在和国际品牌进行激烈的竞争,华为3Com、锐捷、港湾、神州数码等正和Alcatel、Extreme Networks、Foundry Networks、Cisco、Nortel Networks这些国际大牌公司逐鹿交换机市场。随着交换机技术的成熟以及国产交换机品牌研发的深入和对核心知识产权的掌握,国产品牌依靠自身的优异性能价格比以及本地服务优势,在和国际品牌厂商竞争中丝毫不显示出弱势。
千兆交换机逐渐走向接入
服务器主板集成千兆网卡基本已成标准配置,这推动了千兆交换机的发展。目前的千兆应用基本集中于企业网的骨干,应用模式是以一台纯千兆交换机为核心,下联到数台百兆/千兆混合型交换机的千兆端口。随着千兆交换芯片功耗的持续下降和集成度不断提高,千兆交换机成本和售价将继续下降,千兆应用将从骨干发展到桌面甚至SOHO。
QoS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整合Data、Voice与Video等多媒体服务对交换机的QoS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数据服务,例如浏览、下载、E-mail等,对网络的延时并不敏感。但如果是打IP电话,网络时延就会导致语音的失真,如果是使用视频电话,就会出现图象的停顿不流畅。所以新型交换机对QoS的支持至关重要。
用户管理功能更加完善
采用VLAN+Web认证技术,在用户使用网络时,首先通过Web服务器验证用户的合法身份,之后才能得到用户的SLA服务,由于这种方式不需要客户端软件,因此可以开发出更多的增值业务,成为最有前途的认证技术之一;802.1x认证方式采用特殊的802.1x报文,可达到端口+vLAN+MAC的控制力度,控制以太网用户对网络的访问。 多种认证技术的出现,使以太网获得更好的用户管理特性,从而为以太网的可运营,可管理奠定了基础。
安全性成为一个新亮点
随着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厂商提供的产品方案一般都提供IEEE 802.1x、MAC地址或基于Web的认证机制,并能通过第三方完整性校验软件来检验系统配置的完整性。Extreme在交换机的ASIC中集成有非正常通信检测引擎,称为CLEAR-Flow。它能分析所有进入交换机端口的通信,并能统计不同类型通信(如TCP SYN),如果检测到可疑通信,便可基于数据流将其镜象到入侵检测或防护系统用于进一步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
看点三 布线渐入佳境
以太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网络布线技术的迅速发展。从技术发展来看,布线系统从3类、5类、超5类到今天的6类、7类以及光纤布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行业的摩尔定律显示,网络带宽从10M、100M、1000M到现在的10G,布线系统必然会随之发展,否则将无法支持更高速网络的运行。宽带应用,已经成为布线发展的最大驱动力,也是布线发展的核心依据,对千兆甚至万兆的支持,以及光纤的应用、屏蔽与非屏蔽系统选择的增加,促使布线技术向着更高端、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目前6类的应用才渐入佳境,铜缆传万兆的标准要到2006年才能完全出台,7类的应用要到2007年才会逐渐增多。
六类线应用风头正劲
TIA/EIA组织终于核准了六类布线标准。六类布线带来的最大好处,是用户可以大大减少在网络设备端的投资,包括网卡和交换机等。六类系统的投资可能会比五类(系统)多30%,但网络设备的成本会有大幅降低。以思科公司的设备计算,每端口成本将至少节省25%。
六类标准的出台,让许多原来对六类布线有疑虑的用户和应用开发商可以放心地安装六类布线系统了。在没有标准时,厂商和系统集成商很难说服用户,自己提供的布线系统是六类的;对用户来说,很难对布线产品进行评估和辨别。而六类标准的出台,让用户、厂商、系统集成商三方面的这个难题都得到了解决。
用户要想知道系统集成商为自己安装的六类布线系统是否真正符合六类标准,唯一的办法是进行测试。因此,测试与布线也就有了紧密的关系。布线厂家与测试仪厂家是相互促进地发展,在制定标准时,也有测试厂家的参与。
在标准出来之前,不同厂家六类系统的线缆、接插件组合起来,可能会不匹配;也就是说,六类系统的兼容性、开放性比不上五类系统。标准的出台解决了这个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同一厂家的产品配合使用,可能能使整个系统的性能更为优化,但实践中往往是不同厂家的产品配合使用,因此兼容性是很重要的。
七类线绝处逢生
在以往的以太网标准中,100米是一个关键数字,如果传输距离小于100米,那么该技术就很难找到市场。而对于双绞线的10G以太网来说,传输距离一般最大不超过15米。这种传输距离只能用于在数据中心来连接交换机,只有那种情况下才需要带宽很宽而传输距离又短的连接方式。要想降低近距离应用的费用,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基于铜介质的10G以太网标准化。IEEE已经在制定基于铜缆传输的10G以太网标准了。IEEE802.3工作组和IEEE标准执行委员会(SEC)批准了10GBase-T工作组的成立。这个工作组将评估标准的10Gbps数据速率运行于长达100米距离的水平平衡布线系统(例如从工作区到电信间)的可行性。
工作组希望在7类线上至少达到100米的传输距离,如果使用6类线则应至少达到55米的传输距离。7类线缆在传输高频信号中的独特优势让屏蔽线缆重新获得了顽强的生命力。正是由于7类线缆在万兆应用上有 “杀手锏”,7类线缆也因此紧紧与万兆以太网的发展联系到了一起。
看点四 无线未来
无线网络以其免布线、移动性、组网灵活性以及综合组网成本低等优势,成为网络发展的必然方向。随着无线网络的带宽、覆盖范围、安全性等技术问题的全面解决,以及无线网络产品价格的持续下降,无线网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终于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氛围。
标准统一
802.11a、802.11b、802.11g这几种不同传输速度的WLAN标准,随着IEEE通过了无线网络802.11g标准而使得标准之争尘埃落定。802.11g工作在与802.11b兼容的2.4GHZ的频率,速度为54M,比起802.11b的11M速度,传输速度得到了大大的提高。802.11a由于工作频率为5.8GHZ,与802.11g的工作频率不兼容,随着802.11g标准的出台,它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在市场上已经很少能看到。
安全性得到了大大增强
IEEE标准委员会于2004年6月24日下午批准了802.11i标准。802.11i就是为了解决Wi-Fi无线网络安全而提出的一个标准,业界有人干脆称其为Wi-Fi安全标准。
管理更加方便
IEEE 802.11v作为一个无线网络管理标准,使网络部署和网络管理更简单化。根据该标准规定的程序,无线基础设施能够控制无线用户适配器上的关键参数,例如识别要连接到哪个网络和/或哪个接入点。802.11v标准从今年年初开始实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 预期该标准将有可能在2007年进行初期全面实施,并于2008年初最后完成。
速度要更快
对WLAN更高速率的不断追求促使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开发 802.11标准的新版本 802.11n,它在20MHz到40MHz的带宽内数据传输速率将能超过100Mbps,此标准还允许在100米或更远距离上的无线设备间能进行高速互连。802.11n规范的初版草案预计会在2005年中推出,完整的802.11n 标准则预计在2006年底至2007年初之间问世。
看点五 融合网络更要网管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信息化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从IT基础到网络建设,不少企业已经开始离不开网络了。随着企业本身运作的加强,其IT架构日益庞大,网络结构日趋复杂,分支机构越建越多。与此同时,企业还面临着降低成本、加强安全等挑战,企业的网络管理正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调查数据显示: 81%的企业用户使用了网管软件,但这些网管软件的种类纷繁众多,既有著名的IBM Tivoli、HP OpenView、CA Unicenter等网管平台软件,也有CiscoWorks、HammerView、 QuidView、LinkManager等设备厂商提供的网管软件,更有其它一些小厂商的针对个别功能的网管软件以及免费软件。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和组织机构逐渐开始体验到了一种“成长的烦恼”:这就是在网络规模不断扩张和网络技术与设备不断升级过程中,经常会面临流量增幅远远领先于预算增幅、以及需要部署不同类型网络技术、甚至是互不兼容技术的挑战。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也时常会遭遇网络性能莫名其妙下降等问题的困扰。尤其是在包含有数以百计服务器的大型企业网络内,不仅Novell、Unix和Windows NT等多种服务器平台共存早已司空见惯,而且需要部署Oracle、 Sybase、SQL Server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库及应用。这类网络在部署新型应用时,往往需要数十名、甚至上百名技术人员在每台服务器和PC机上进行软件分发和安装,网络日常维护与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可想而知。
这些问题不仅给日常网络管理和运营带来了障碍,也影响了企业网络的战略性部署与扩张,而且每一种新兴网络技术都需要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企业而言,也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用户对网络自动化管理、以及通常称为网络容量规划的不同类型系统环境和产品技术集成的需求日趋高涨。
随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日趋加快和完善,网管软件的发展历经了面向简单设备维护、网络环境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等三个阶段。在网络技术进步和企业应用增长的推动下,网络管理技术已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管理手段之一,它将直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而平台化、智能化、集成化、高效性、高可靠性和以业务为中心,将成为网管软件的发展趋势。
将万兆骨干延伸到汇聚
作为北电服务于大中型企业布线室环境的关键产品,ERS5530将万兆网络骨干延伸到分布层,并且通过同系列产品的灵活组合,为企业的关键应用和融合网络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它也是北电全球领先的弹性万兆集群解决方案的重要构成元素,不仅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网络骨干性能,同时提供了无以伦比的网络弹性和可靠性。
位于澳大利亚北昆士兰州的James Cook大学(JCU)正在部署北电公司提供的高速网络解决方案,可以为其多个校区的师生提供多媒体融合通信服务。这是JCU为了面向未来的发展而对校园网络进行的一次重大升级,期望通过此次网络基础设施的升级提供各种重要的多媒体服务,如组播视频服务、IP电话等。
经过缜密的研讨和多次技术交流,James Cook大学认为万兆解决方案最适合其网络需求,从也选择了Nortel作为其此次网络升级的技术和产品的提供商
此次升级将在整个校园网范围内提供8,500个能够支持POE供电的以太网端口。
北电为James Cook大学所提供的交换机集群架构解决方案,专为实时多媒体应用的需求而设计,为之提供网络弹性、可扩展性并且简化了网络部署和管理。通过支持工业标准以及对网管人员的再培训需求减至最小,将使客户网络的总体拥有成本进一步降低。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