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提出了“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的总要求,上海交通大学在数据共享应用的历程中,一直秉持着“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的理念,分三阶段推进学校数据共享应用。
第一阶段
据共享库服务全校业务系统
数字校园建设之初,不同类型的业务信息系统不断新建并投入使用,让学校各项工作的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但也随之出现了不同业务系统间数据不统一、数据冗余存储等问题。为解决这些制约学校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上海交通大学自2009年开始建设数据共享库系统,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步,调研各部门主要业务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数据情况,形成初始U/C矩阵表 (Use/Create矩阵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用于系统分析阶段的重要工具,表达过程与数据两者间的关系),确定高频共享需求数据清单和数据权威源。根据高频共享需求数据清单,确定初始数据共享库范围,根据数据权威源确定共享库数据来源。
第二步,制定发布《共享库数据规范》,作为数据共享交换的基础标准。规范对共享库数据交换方式和交换原则做了要求、对共享库代码编码做了规定, 对学生、教职工、教务等数据集都做了规范要求。第三步,从数据权威源系统同步数据到共享库,按照质量规范要求对数据进行梳理清洗。第四步,根据各业务信息系统需求的共享频率和共享方式,通过数据共享库进行数据共享。
第五步,安排专员负责共享库数据的持续运维,在数据源系统数据结构更新时同步更新共享库,同时协调相应业务信息系统做同步变更。专员全程负责提供技术支持,保证数据链路的稳定畅通。
第六步,建立了数据异常反馈和修正机制,持续提升数据质量。第七步,开发了核心基础数据的开放API接口,实现更灵活、更安全的数据共享。
经过十几年的持续建设和完善,学校数据共享库系统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数据架构 (如图1所示),汇集了15个数据集100多项数据资源, 涵盖50多个业务信息系统近6000万条数据记录。同时,实现70多个业务信息系统、600多张数据表的数据同步,其中教职工数据等200多张数据表实现了数据实时同步,其他数据也基本实现准实时同步。
图1 共享库系统数据架构
人员数据实现了校内全域贯通,资产系统和财务系统、科研系统和财务系统等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同步、业务协同。 数据共享库系统也为上海交通大学一门式服务平台“交我办”跨业务部门数据流通、事务流程协同,流程优化再造提供了数据支撑。
第二阶段
院系管理系统支持校院两级融合管理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各高校都陆续提出“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推动学校数据治理,建设“数据中台”“一门式服务”“一张表工程”“师生画像”等系列平台和应用。如何充分挖掘大量业务数据的价值来为各项业务赋能,是摆在高校信息化部门和各业务部门面前的新课题。
数据采集一直是各种信息系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在数字校园建设时代,数据重复填报一直是师生反映最大的痛点;共享库系统虽然在核心基础数据上实现了共享,但一些动态数据及基于业务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后的数据因频繁变动,很难用共享库方式进行共享。
上海交通大学在学校治理过程中一直推进“院为实体”的改革来充分激活院系发展的活力,由此各院系对整合学校各业务信息系统,建设校院两级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经学校统筹规划,从2018年开始,由网络信息中心负责建设院系管理系统。系统建设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是开展数据归集治理与基本功能框架建设。2018~2019年集成各类业务数据,“教师画像”初版上线,实现教学科研信息线上管理,建成“院系概览”分析图表。二是初步尝试为学校重点工作提供数据支撑。2020年支撑全校学科评估校内信息排摸工作,初步尝试评审考核数据线上自动填报。
三是拓展在学校各项重点工作中应用和学院个性化应用。2021~2022年覆盖全校各类评审考核,拓展学院个性化应用开发,逐步实现个性化应用向通用性发展。四是推动形成“平台+应用”生态的建设模式。2023年整体升级改版,逐步形成数据应用生态,深入支持校院两级各类管理工作。
经过五年多的持续建设,院系管理系统建设已趋于成熟,成为继“交我办”平台后学校自主建设运维的又一公共基础平台。目前,院系管理系统已经实现以下功能,并且还在不断更新发展中。
一是支撑不同类型院系的个性化管理,实现校院两级管理融合协同。支撑院系教学、科研、行政等管理需求,提供课程管理、本科全员导师管理、论文盲审、学院个性化毕设、经费分配、缴费管理、财务记账、房屋资源管理等功能。
二是基于教师画像,支撑教师发展系列重要应用。包括职称评审、聘期考核、年度考核、项目申报、成果奖项申报等。通过汇集各部门、各系统数据,实现数据自动抽取,统一生成,教师确认核实后提交,减少了大量重复填报工作。
三是基于学生画像,实现学生数据全过程打通。汇聚招生、学生事务、教务、校友等学生管理系列数据,实现从招生到毕业,再延续到校友管理,从本科到研究生的全过程跟踪。四是基于主题库,支撑学科建设与发展。包括论文成果认领、学科评估、一流学科建设动态监测、学位点审核、学位点申报等。五是支撑院系年度考核、综合报表填报、院系发展性评估等综合性工作。
第三阶段
数据管理应用系统深化数据创新应用
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高校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得到全面提升。高校信息化建设将不再局限于传统信息化工作条线人员,各级行政管理人员甚至普通师生,在日常工作中也产生了各种数据开发应用需求。信息技术的发展降低了系统和数据应用的开发门槛,各种低代码开发平台、商业智能 (BI) 软件工具为非信息技术人员参与应用和数据开发提供了可能。要满足学校各级行政人员和普通师生的数据应用开发需求,仅有工具和平台是不够的,还需要丰富权威的数据资源。
上海交通大学正在规划建设数据管理应用系统,希望建成面向全体师生的数据管理和开发应用的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师生基于数据的各类创新应用。
如图2所示,系统初步规划包含三大功能版块:一是数据资产管理版块。面向信息化管理部门和各部门信息化工作人员,实现数据资产管理。功能包括数据标准管理、数据源管理、元数据管理等。二是数据共享开放管理版块。面向业务部门和院系信息化工作人员、各业务信息系统开发人员等。功能包括各业务单位数据资源的注册、发布、下线等资源全过程管理;数据资源共享申请、审批和数据开放申请、审批的全流程管理;等等。三是数据管理、开发与应用版块。面向各级行政管理人员,甚至是经过授权批准的师生。功能包括数据管理、数据浏览查询、数据统计计算、数据开发应用、分析呈现以及分析结果共享公开等。
图2 数据管理应用系统架构
在三个版块功能中,第一个版块实现数据资产的管理,充分盘活数据资产,让资产变成资源;第二个版块实现数据共享应用的申请审批过程管理,以及数据共享使用情况监测,保障数据规范合规应用;第三个版块是核心,各单位不仅可以使用本单位内部数据,还能申请学校公共的数据资源,包括从外部获取的数据资源,也可以申请其他单位在系统中共享出来的数据资源。
所有内部和外部的资源在系统中进行统一管理,单位内所有工作人员都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申请授权同意后使用这些数据,也可以将自己收集的数据导入系统中,进行各类融合计算。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空间、统一的授权和安全管理,让数据安全规范使用。系统提供与常用BI的对接,数据可以安全便捷地接入BI系统中,分析结果可以在系统中共享或发布。用户还可以使用低代码工具开发各类数据应用, 发挥数据价值,系统可以全程管控数据流动和使用情况。
上海交通大学始终坚持以应用为驱动,服务最真实的需求,持续深入推进数据共享应用。从数字校园阶段的数据共享库系统建设,到智慧校园阶段的院系管理系统建设,再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阶段,学校将提供基础数据公共平台,吸引更多业务部门和广大师生参与,融通校内外数据,发掘出更多更好的数据创新应用场景。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2024年10月刊
作者:汪建军、杨松、韩文杰、章思宇(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化推进办公室)
责编:陈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