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天水师范学院在从智慧校园建设向智慧教育构建的转型之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汹涌浪潮中,学校深刻认识到智慧教育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激发高校教育创新与变革的强大动力。在这场教育革新的征途中,天水师范学院探索出了一条契合西部地方本科院校特色的教育数字化转型之路,具体实践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持续夯实智慧教育数字底座
学校建成了有线无线一体化、全覆盖的校园网络,出口带宽持续提升。建成了超融合云数据中心,承载了全校所有信息系统的运行和数据储存。建成了包括融合信息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公共数据中心的公共信息平台,制定了校园数据标准体系,实现了校内主要信息系统的统一登录、数据的合理流转与共享,智慧校园基础平台初具规模。移动校园App、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校园一卡通可以全方位保障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各个环节对信息化的需求。
在教学基础设施方面,学校建有智慧教室65间,微格教室10间,占教室总量的41.28%,多媒体教室86间,占教室数量的50%。以上教室均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互动系统,有效支撑了智慧教育的开展。
学校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在管理服务中的应用,着力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评价体系,以教学、科研、管理为主体的服务型信息化校园架构基本确立,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现代治理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统筹兼顾智慧教育建设目标
基础环境智能化。全面提升网络核心设备,推进校区全光网络建设,加强智慧型校园环境建设。探索从教学内容、学习资源、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实现教学全过程的数字化。
资源共享平台化。完善课程中心等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建设,有效支撑教学、科研、实习、管理,提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功能,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
创新教学模式化。深度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构建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模式、教育治理模式,努力形成“智能+”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
智慧科研精准化。建设“科研共享云”,创造在网络环境下知识共享和科研创新的环境;构建智慧科研平台,实现科研数据的共享和科研项目的智能化管理,提升科研效率和创新水平。
师生评价多元化。建设教学质量保障监测评估信息化平台,全面提升教育决策科学化、管理精准化、服务个性化水平;建立全面、客观、多元的师生评价体系,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精准评估。
智慧管理精细化。建设决策支持系统,利用大数据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决策支持。建立校园智慧运营管理中心,构建智慧化应用生态,建设智慧后勤、智慧学工、智慧就业、智能安防、智慧教室等智慧化系统,提高校园管理服务智慧化水平;建立各部门协同机制,共同推进学校信息化工作进程。
师生数字素养全面化。常态化组织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培训和研修沙龙等,开设学生数字素养的相关选修课程,举办数字化创新大赛,提升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水平,为智慧教育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精细分解智慧教育建设任务
根据智慧教育的建设目标,明确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建设任务,并进行任务分解。
一是教育环境智能化建设。主要任务是升级校园网络设施,建设智慧教室、智慧图书馆等智能化学习空间,提供智能学习终端和个性化学习服务。
二是资源共享平台化建设。主要任务是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整合校内外优质学科、专业教育资源,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和高效利用。该建设任务在《天水师范学院信息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被总结为“十个一”工程。
三是教学模式创新化推进。主要任务是开展智慧教学示范项目,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创新,推广智慧教学方法和工具。
四是智慧科研精准化建设。主要任务是构建智慧科研平台,实现科研数据的共享和科研项目的智能化管理,开展跨学科合作与交流,提升科研效率和创新水平。
五是师生评价多元化实施。主要任务是建立全面、客观、多元的师生评价体系,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精准评估,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和发展。
六是智慧管理精细化提升。主要任务是推动校园管理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七是师生数字素养养成化培养。主要任务是加强师生数字素养培训,提升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水平,为智慧教育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务实编撰智慧教育规划
学校智慧教育规划的编撰主要依据《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区实施方案》《创建数字化战略行动助推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实施方案》等文件对于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全面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要求。
另外,结合《天水师范学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国共产党天水师范学院第三次代表大会报告》《天水师范学院信息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对于推进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构建及教育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要求。
规划主要突出了三项内容:一是持续加强在智慧教育方面的对外合作与交流,二是全面加强校企合作,三是深化依托校地合作。
成立智慧教育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一把手挂帅,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监督推进建设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能够落到实处。
优化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度,对智慧教育项目实行全过程归口化管理。从项目立项、实施到验收评估,都有明确的流程和责任人,实现资源统筹、各部门参与的全校“一盘棋”信息化工作局面。
此外,学校还注重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开展培训活动等方式,不断提升智慧教育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智慧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推动智慧教育的创新发展。
在推进策略上,学校注重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首先,优先建设升级基础设施和平台,为智慧教育的开展提供物质基础。然后,逐步推进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实现智慧教育的全面覆盖。同时,学校还注重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根据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实际需求,及时调整建设策略和方向。
科学谋划智慧教育建设进度
对于智慧教育实施进度安排,第一阶段是完成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主要包括对核心网络、数据中心进行设备更新。例如,逐步对校园有线网进行扁平化改造,不断延伸校园网范围;构建智慧教育管理平台,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提高管理效率;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为师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等等。
第二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加强智慧科研平台建设,促进科研数据的共享和科研项目的智能化管理,推动科研创新。例如,建立全面、客观的学生评价体系,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精准评估;推动智慧校园管理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享智慧教育经验,扩大学校在智慧教育领域的影响力。
对于智慧教育建设的管理及评估,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一是组织管理,由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进行统筹协调、监督推进建设工作;二是经费管理,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智慧教育的建设,加强经费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人力资源方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的信息技术人才,为智慧教育建设提供人才保障;等等。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传承创新,天水师范学院正在逐步成为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智慧教育建设水准较高的西部地方本科院校,智慧教育也将进一步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厅创新基金项目(2021B-197)资助;天水师范学院2023年创新基金专项项目(CXJ2023-11)资助。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2024年10月刊
作者:周文勤、杨小萍(天水师范学院信息化建设与服务中心)
责编:陈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