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经历了风雨二十年的起伏与发展,过程是十分复杂的,牵涉的方面不止几个,不是一两篇文章能说清楚的,本文试图从媒体的作用来谈一谈影响中美关系的几个因素。但作为美国媒体与中美关系研究课题的开篇,本文先不涉及具体的媒体案例,也不谈美国媒体经常予以特别关注的诸如中美贸易、人权、台湾、西藏等问题,这些问题留待以后陆续作为专题研究。本文仅从美国媒体的通常做法和媒体受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民族情感的影响、以及信息传播的不对等等方面述及中美之间在相互沟通与理解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影响中美两国关系的思想基础。
在国际问题上,美国媒体是如何影响美国人民和全世界公众的问题,同样是非常复杂的。它不仅牵涉到美国媒体与美国政府一定时期内在对外政策上的相互影响,美国政府对其媒体要求的"舆论的正确导向"的作用,而且因美国媒体种类繁多,传播技术先进,各种团体利益复杂,且受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的影响,而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本着互谅互让、平等互利、求同存异的精神,妥善处理和解决中美之间的分歧是中国政府的一贯主张。"中美关系正常化不仅符合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事业"也写进了中美建交联合公报[1]。文字毕竟是文字,愿望终归不能代替现实。中美两国关系曲折、反复与发展的二十年,或多或少都受美国媒体的影响,有时候甚至受媒体的主导。
一.议题设定的媒体导致了美国人民对中国政府的误解
人类认识客观事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的受教育层次,不同的信息占有量,会使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水平,产生不同的思想,导致不同的是非标准。这本身就是构成人类认识世界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从理论上讲,如果人类抛开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和阶级地位等预设政治立场的束缚,思想的表达和信息的相互交流,使得人类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这种思想表达和信息交流的范围越广,涉及的领域越多,则人类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地就越快,人类的认识就会逐渐趋同于客观的是非标准。思想和信息的充分开放,让不同的个人能够在更大范围里充分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掌握足够多的信息,是提高人类客观评价事物的重要环节。不幸的是,在现实世界中,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拥有技术手段的不同,直接影响了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区域的人对信息的传播和享有的不同。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政治团体都在有意操控传播媒介夸大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封锁对自己不利的消息。以图影响人们的思维。
大众传播学里有这样一个定义,即"大众传媒通过对一些问题的关注,对另一些问题的忽视,以图影响公众舆论。人们将倾向于了解大众传媒关注的那些问题,并采用其给各个问题确定的优先顺序"[2]。这就是著名的"议题设定"理论。
就总体而言,特别是一九八九年后,中国在美国媒体上的形象是消极的,负面的。在众多美国媒体中,有关中国的报道主要集中在美国政治家们经常津津乐道的几个话题,也就是中美两国之间经常发生争执的那些分歧问题。如民主、人权、台湾、西藏、核扩散、知识产权等。有了这些议题,受意识形态影响的媒体根据政治家的需要,把议题设定为:中国是一个在国内缺乏民主和言论自由、不尊重人权;在国际上不负责任、野心勃勃并侵略成性;是与美国敌对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共产主义邪恶国家"、中国的强大会对美国构成威胁,应当对中国进行遏制。
在美国,大众传播媒介对中国问题有了这样的议题设定后,一旦对中美之间或中国发生某一事件进行报道时,主题就选择有利于以上议题设定的狭隘及负面问题进行突出报道。这将对美国社会舆论形成很大影响力,使不明真相的美国人民在一些关于中国的问题上逐渐产生错觉,产生与中国的敌对情绪。媒体这样反复不断的引导,使中国的负面国家形象在美国人民心目中不断得到肯定和强化。
美国媒体的这种议题设定与二十多年前的中国媒体对美国问题采用议题设定方法是类似的。历史上,中国媒体在不同时期对美国问题有不同的议题设定。五十年代朝鲜战争时,议题设定在"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宣传中国在朝鲜战场上打败了美帝国主义;文化大革命期间,议题设定为"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受苦人",广大美国人民深受资本家剥削,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无产阶级不但要解放自己,而且要解放全人类;进入七十年代,中美开始接触,媒体的议题设定也开始从敌对逐步转为报道美国的负面形象。集中在美国枪支混乱、大量暴力犯罪、种族矛盾不断、经济萧条、大量失业等;一九七八年后,中国媒体在报道美国问题时"议题设定"逐步消退,报道美国问题时逐步趋于客观和真实,有时甚至从积极的意义去引导(如信息技术等)。美国的形象逐步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由负面转为正面。
遗憾的是,在中美建交二十年后的今天,美国媒体现在仍依照上面所述的这样一个僵化的、一成不变的议题设定,拟定关于中国的报道题目、采访什么人物、收集何种材料,报道的一切都是为了寻求证明这样一个议题设定是正确的,证明美国政治家的判断没有错。如美国传媒在报道中国的"人权"问题时,总是把以欧美传统为基础的美国价值观念说成是人类的共同信仰和真理。对中国自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广大人民的生存状况、参与政治的权力得到极大改善闭口不谈。以道德和思想警察自居,一方面把自己装扮成诚实可信、维护人权和正义的卫士,另一方面又把与中国政府有仇,凡中必反的政治流氓勾结在一起,专门编造谎言或夸大事实。如"中国把劳改犯生产的产品出口美国、器官买卖、镇压持不同政见者、丢弃女婴"等,并歪曲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把反对中国的这些骗子美化为行为品德高尚的人,欺骗美国公众。把敢为中国讲真话、反对对中国实行制裁、主张把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国待遇(PNTR,要知道美国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保持正常贸易关系,没有正常贸易关系的国家有中国、伊朗、伊拉克、利比亚、古巴、北朝鲜等不到十个所谓"无赖国家"。可见中国在一些美国政治家心目中的形象)与人权脱钩的人称之为道德低下的人,或拿了中国人的政治捐款。难怪具有正义感的华裔美国教授专门著书论述美国媒体是怎样妖魔化中国的[3]。
再如,由于中美两国军队曾经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交手,以及目前中国的统一台湾、南沙主权、钓鱼岛主权之争等问题,都使美国政治家和媒体往中国好战方面联想。《华盛顿邮报》多次登载中国地图,总是把台湾作为像其它主权国家一样,用区别于中国大陆的色彩列出来,有意在美国人民的心目中造成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不少爱国华侨、留学生、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笔者本人都曾专门向该报指出其错误,但他们始终不改变其错误做法,可见其用心险恶。
这样的议题设定不仅反映在新闻媒体中,在娱乐性电视节目中,在电影中同样如此。美国电视中的家庭电影频道每周有三个晚上播出脱口秀(Talk Show)节目。就是在这样的节目里,只要涉及到中国,总是把中国描述成"伊拉克式的恶棍国家"、中国人专门窃取美国的高科技、向美国政客搞政治捐款、不遵守国际法、中国是核扩散的主要根源、中国向"独裁国家"出售杀人武器、甚至把中国人没有银行信用卡歪曲成中国人是不讲信义的道德低下的人等等。
电影不但具有强烈的娱乐性,而且又往往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有些电影的出笼本身就是为了政治目的,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如:美国大明星汤姆·克鲁斯,用两百万美元买下一部反华小说的电影改编权并炮制成电影,把主角一位美国记者描写的英勇无比,在天安门广场上与独裁专制的共产党中国政府孤身奋战,拯救了中国的持不同政见者们的生命,大肆颂扬好莱坞的英雄神话。而影片里的坏蛋、妖魔,却与过去美国拍摄关于原苏联题材的电影如出一辙。在美国媒体近年来兴起的丑化中国西藏政策、美化达赖喇嘛的浪潮里,另一位好莱坞电影编剧柏克·江斯顿抛出《Seven Years in Tibet》,与达赖分裂西藏的图谋相呼应等。这类美国电影的模式是把中国的形象简单化、妖魔化。拍摄这类电影,突出中国政府独裁专横、突出中国没有法制、突出中国的侵略与扩张,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就像中国文化大革命中的样板戏采用的三突出手法。
由于这样的议题设定,其客观效果是美国媒体误导了中国在美国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它把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热爱和平、对外友好的国家塑造成了一个专制和独裁的、好战并侵略成性的、对美国构成威胁的中国国家形象。而对这些议题的反复报道,重复百遍、千遍的谎言,使美国人民形成对中国形象的思维定势。这种负面化印象在人们头脑中得到强化,产生较深的成见,不利于美国人民增强与中国改善关系的愿望。
当然,美国媒体对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与社会各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与精神面貌的变化也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对中国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法制逐步健全、民主改革进步、外交政策越来越开明的变化及重大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准客观的报道。之所以称之为"准客观",主要是美国媒体在报道这些事件的同时,总要加上意识形态方面的注释。如在报道中国县级以下的民主选举时,一定要描述成中国学习西方的民主;在报道中国经济取得成就的同时,要表现出对中国实力的夸张和担心,要联想到需要遏制中国;在报道中国的外交政策时,表现出对中国意图的怀疑和曲解等。
二.媒体意识形态的差别导致了两国人民对客观事物的不同见解
如前所述,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政治团体都在有意操控传播媒介夸大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封锁对自己不利的信息,以图影响人们的思维。
号称多元化的美国,意识形态方面是不允许多元的。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上是一致的。两党都是代表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的。其差别在于民主党的政策倾向于政府调节的市场经济,主张适当地限制垄断资本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更多地照顾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如最近闹的沸沸扬扬的美国微软公司被法院以反垄断为由判决一分为二或一分为三。以笔者拙见,如果本届政府是由共和党执政,微软公司被分解的可能性不大)。共和党的政策倾向于自由市场经济,支持垄断资本不受约束地追求自身利益。民主党和共和党在意识形态上是相同的。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了当今世界上的头号强国。但其梦想成为独霸全球的头号霸主地位并没有得到包括其传统盟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如果像美国媒体宣扬的那样,把冷战结束说成是美国式民主的最后胜利,也有些自欺欺人。但长期形成的一种美国独霸、美国中心的意识形态,仍反映在美国传媒界和大众文化领域中相当多的人,死也不肯放弃这种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模式和冷战情结。苏联解体了,这种情结的矛头自然对上了中国。抱着这样的情结,就难以面对多极和多元的现实世界。尽管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靠冷战模式建立起来的美国传媒和娱乐业至今仍主导着美国新闻传播、文化市场、大众心理和趣味。媒体世界也是不能多级的,霸权只能我一个,我宣扬什么,你就得信什么。
理论上讲,在一个以信息和物流为先导的现代社会中,若能够滤去对社会有害的信息(如:宣扬世界末日的歪理邪说等),对传播媒体和信息资源的充分开放,将会使整个信息流和物流在社会上的畅通无阻,从而使经济充分发展,社会更加稳定。
在美国的媒体上经常有人长篇大论地批评中国没有新闻自由,是假的新闻自由。却很少看到他们批评美国自己的新闻不自由。那只能说明他们对中国的偏见和对新闻现实的不了解。其实,为了维护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本国的社会制度,任何政府都试图对新闻进行控制。
中国的新闻媒体特别干脆,多数自称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从表面上看,美国的新闻媒体似乎与政府没什么关系。即便如此,大多数新闻总是与政府有关的,至少美国政府可以有选择地向媒体提供信息。多提供支持政府意图、美化政府形象的信息。与政府意图相悖、不利于政府形象的信息可以不让媒体知道。这方面的例子可以说比比皆是。
九九年四月三十日,科索沃战争正酣之时,按照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授意,一个专门控制海外的政府新闻渠道、尤其是处理危机时刻的新闻发布的国际公共新闻办公室(IPI)在那时成立了。从美联社得到的一份声明可以看出,这个新成立的国际公共新闻办公室无非就是要利用美国高度发达的媒介业和通信技术,控制新闻信息的传播,以使新闻报道有利于美国政府的形象,能够和美国政府的意图保持一致[4]。
今年五月十五日出版的美国《新闻周刊》揭露了北约和美国政府在战争期间和战后拼命掩盖真相、欺骗民众的做法。在科索沃战争期间,美国政府一再指示北约盟军最高司令克拉克,一定要提交"积极的战果报告",决不能公布任何"真正的战果"![5]
如果还有人认为美国媒体没有受到任何人为操控的话,笔者建议他去阅读一下美国著名的传播媒介评论家本.巴哥迪肯所著的《垄断的媒体》[6]一书。该书的副标题为"五十家媒体控制美国公众的看、听、读是多么令人震惊"。巴哥迪肯从事记者、编辑工作三十多年,曾任《华盛顿邮报》副主任编辑,并主持多家报刊专栏。英语有困难读者的可以参考纪文摘译的杰夫瑞.斯坦博格所著的《西方垄断新闻媒介如何控制人民的思维》[7]一文。
中美两国作为意识形态对立的双方,在世界事务和两国关系上难免产生分歧。这种意识形态的对立很自然地反映在各自媒体上,对同一事物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去报道,以图影响本国人民和世界公众。使事物本来的客观真实性产生了不同版本的解说。
意识形态属于政治范畴,政治的极端形式是战争。我们来看两场战争的例子,说明媒体是如何受意识形态影响的,以及媒体又是如何影响公众的。
一九五零年发生在朝鲜半岛的那场战争,客观上到底谁先打过"三八线"或南北军事分界线不是本文讨论的内容,可以留待军事史专家去考证。
朝鲜战争一爆发,美国就派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进驻台湾。中国政府认为,这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并认为美国占领朝鲜后,下一个目标就是进犯中国大陆,帮助蒋介石恢复在大陆的统治。中国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愤慨。毛泽东主席发出号召,中国传媒界开展了"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的宣传。这一运动不久就发展成为抗美援朝运动。要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口号清楚,目的明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中国绝大多数人认为中国军队在朝鲜打败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中国很少人知道美军在朝鲜半岛参与的军事行动是执行联合国决议(尽管是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决议)的联合国军队,并且联合国军队是由包括韩国在内的十一个国家的军队组成的。
美国人也认为他们打赢了那场战争。他们打败了北朝鲜(包括中国军队的支援)对南韩的侵略。媒体给美国公众的印象是,当时北朝鲜实际上是苏联的附属国,北朝鲜领导人错误地估计形势,认为南韩出现了金融危机,李承晚在南韩新一轮大选中失利。在南韩经济困难、政治混乱的情况下,北朝鲜领导人打着"实现国家统一"的口号,向南韩发动武装进攻。是联合国主持正义,通过决议,授权出兵朝鲜半岛,打败了北朝鲜对南韩的侵略。
同是一场战争,受意识形态支配的两国媒体,你说你的话,我唱我的调,结果导致了两国民众得出的是截然相反的结论。
这是发生在五十年代的事,社会发展了,人类文明进步了,冷战结束了,也可能有人认为现在的媒体已经不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了。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