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20多年,高校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并在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及未来“十四五”规划过程中,特别是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对高教信息化提出了新挑战。
高校信息化应用公众号推出由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独家冠名的《教育信息化智思考》专栏,栏目关注高校信息化的真实应用和最新进展,将第一线需求与新技术、新产品、新解决方案进行精准匹配,让“互联网+”真正成为大学现代化与未来教育革命的智慧引擎。
李振峰 副教授
郑州科技学院管理信息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
在建设信息化之前,我们通常应先制定建设规划,但往往没有很好地明确所在单位目前信息化建设所处的阶段,制定的规划可能缺乏科学性,导致走了一些弯路。
郑州科技学院信息化建设于2001年起步,2009年数字化校园建设完成,2014年基础设施升级改造,2016年校园信息化大调研完成,2018年迎接河南省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估,2019年重构智能化校园基础平台。
学校信息化建设各阶段的重点工作
在基础建设阶段,主要任务是“修路”。主要完成机房建设、网络覆盖、多媒体教室建设、安防监控、校园广播系统等建设工作。
在系统建设阶段,主要任务是“跑车”。主要完成各类应用的软件系统建设,前期主要针对核心业务部门的核心业务,建设了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一卡通、图书馆管理系统、财务系统、办公OA、资产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网站、邮件等工作;继而建设档案管理系统、网络教学平台、公寓管理系统、网上教学资源平台、精品课程网;而后是迎新、离校系统、人脸识别通道系统。
在系统控制建设阶段,主要任务是“人”“货”。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建立独立的专门机构,并扩充人员编制。升级改造网络,新增无线全覆盖。新建核心机房,实现机房资源虚拟化,多媒体教室升级、扩充。升级同期进行信息化建设大讨论,梳理信息化建设体系。
在系统建设集成阶段,学校于2010年重点推进系统集成,建成一代数字化校园。引进和升级软件系统有:教学管理、学工管理、工资查询、心理管理、精品课程、设备管理、财务管理等软件系统(平台),基本满足教学、科研、管理需要。
在快速发展阶段,采取“校企共建,自主开发”。为加快信息化重建进度,充分发挥民办高校机制灵活优势,2016年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对全校一卡通、智慧校园开展一期建设。
该阶段实现了校园一卡通双卡合一,基于公众号自主研发“微主页”作为移动校园门户。实现了线上统一支付,实现服务器资源虚拟化,实现网络自助打印,在线一键报修、网上迎新等。网络安全兴趣小组多次在行业、学会组织的挑战赛中获奖,初步形成了师生共同关注网络安全的局面。
落实2.0行动计划,推进“四个融合”工程
教育信息化2.0”的新征程已经开启,智能化将与数字化、网络化、泛在化同行并进一步领跑。教育信息化生态系统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会是创新者和受益者。因此,从数字化、网络化技术领跑的1.0转段升级为大数据、智能化领跑的2.0,不仅是技术的跃升,更是人类学习的更深刻的革命。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相继发布之后,“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被列入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明确了推进智能教育应用的部署,这既反映了时代要求,又顺应了未来发展趋势。
为贯彻落实以上两个文件精神,学校结合河南省教育信息化评估反馈,以及学校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提出在三年内重点推进的“四个融合”工程,不断提高师生获得感,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
一是实施“信息素养提升”工程。落实2018“新时代高教40条”,“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化”,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常态化信息素养专题讲座。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二是实施“智慧云办公”工程。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促进“学校管理”与“服务保障”的有机融合。
三是实施“智慧学习”工程。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尽早实现 “个性化学习、实现差异化教学、实施精细化管理、提供智能化服务、利于精准化科研”,促进“数字资源”与“教学应用”的贯通融合。
四是实施“智慧学工”工程。落实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学管理(教风)”与“学生管理(学风)”的互补融合。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