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1985年开放技术市场以来,技术市场体系得到了极大发展。1984年,全国技术成交总额为7亿元,23年后的2007年,这一数据翻了300多倍,达到2226亿元。杜占元认为在这一过程中技术转移机构功不可没,“技术市场的发展与繁荣在支撑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进步、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战略贡献了力量”。
因为起步较晚,我国技术转移体系仍然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之一。杜占元指出,我国技术转移体系在体制、结构、机制、效率等方面还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日益增长的公共科技财政投入所形成的大量成果还没有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有效的支撑,全国技术转移体系的平台建设、队伍建设还不健全,技术转移在国家科技体系中的职能、地位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等方面。
为此,科技部、教育部和中科院于去年年底共同推出了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对建立新型技术转移体系、加速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等工作进行了新的部署。在全国范围内优选确定首批国家技术转移机构示范机构就是其中一项重点工作。
杜占元称,通过示范机构的带动,推动我国技术市场和技术转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更加有效地促进我国科技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从而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