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十大科技进展]亮点•趋势•差距
2002-01-24 李斌

  新华网北京1月23日电  新华社记者 李斌  

  一年一度的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今天揭晓,在众多的行业性十大新闻评选中,这一评选因为每年有四五百位两院院士投票产生引人注目,今年也不例外。

  从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出科技发展的大势,也可以透视出我国在科技领域和世界的差距。这种趋势和差距提醒我们,牢牢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有可能实现科技的跨越式发展,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仔细剖析今年的十大科技进展,记者发现,IT、基因和纳米这“三剑客”仍然光彩依旧。

  最亮的亮点恐怕就是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生物信息学中心也就是华大基因中心。由杨焕明研究员率领的这支团队和国内其他兄弟单位一起在基因领域高高地擎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不仅一举摘取了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的第二和第三项,而且作为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六国的中方主要成员,在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夺魁。这在过去的历次活动中是极为罕见的。

  “很高兴,世界科技进展中有了中国科学家的参与,而且是中国科学家在本土上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即席点评的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言语中充满感叹和希冀,“我希望今后在世界科技进展中,中国科学家的贡献能逐年增加。”

  生物无疑仍然是今年的最大赢家。从人类基因组“中国卷”到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从种质资源库到早期生命研究再到棉花单产,生物占据了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的“半壁江山”;放眼世界,生物虽然没有这样集中,但也是十中有三,包括了人类基因组图谱、转基因猴和艾滋病疫苗动物试验。DNA计算机则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如果说信息通讯技术现在是,在未来一、二十年内也仍将是高技术的“一号主角”的话,那么生物世纪的涛声正渐行渐近,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无疑将日益成为21世纪的科技主角。

  虽然“纳米热”在国内遭受质疑,但是纳米技术仍然得到了566位中国院士的肯定。国内科学家直接观察分子内部结构的成功尝试,“为制造纳米器件提供了有效手段”,美国和德国科学家分别研制成功的单分子晶体管和单电子纳米开关都得到了科学家的青睐,科学家称前者将“导致更小更强芯片的诞生”,而后者“可能为芯片业带来突破”。

  更小、更深、更快、更早、更远……这些仍然是科技发展的总趋势,人类对自然规律和物质世界奥秘的探索仍将顺应这些趋势继续前行若干年。

  然而,对比十大科技进展,中国和世界的差距依然存在,而且距离很大。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国仅占据了1%的比例;服务器我国最快峰值是每秒4000多亿次,而发达国家已是每秒12万亿次;飞船更不用说,中国人距离上天还有一定距离,而全世界已有数百人次曾经在太空惬意地俯瞰地球。

  缺少新的面孔,不能不说是这次十大科技进展的一大遗憾。和以往超级杂交稻多次蝉联十大科技进展类似,这次十大科技进展中,人们又看到了熟悉的名字——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这家研究机构的新核素合成工作在十大科技进展中屡屡受到肯定,几乎成了“上榜大户”。而以华大基因为主的团队在十大进展中一举摘取2项,既是喜讯,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悲哀。这些现象,不能不让人在喜悦中衍生几丝忧虑。

  事实告诉我们,虽然中国也有棉花单产的世界“三连冠”,有世界上最大的种质资源库,并在国际上首次“拍摄”到分子图像,但是一时一地的成绩,无法遮盖中国科技竞争力连年下降的事实。成绩固然可喜,而作为最富有理性和科学精神的中国科技界,理应更多地看到不足和差距,在差距中寻找“作为”的机遇,为今年年初确立的跨越式科技发展战略找到一条正途。

  正如路甬祥所说:“与往年比起来,这次评选的十大科技进展的确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而中国何时能够在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中单独占上一条呢?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完)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