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3日于北京举行的两院院士评选2001年世界和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发布会上及会后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就2001年世界和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发表评论,认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成绩斐然,代表了当今科技发展方向;日本在科技特别是基础研究领域成果突出应当引起我们深思;中国应当加强原创性的、战略性的或有重大应用前景的研究和开发项目。
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是两个关键科技领域
在2001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中,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各有3项,宇宙开拓领域的有2项,核能和微观结构研究领域各一项。路甬祥认为,这充分反映了人类持之以恒研究与探索的基本问题:生命起源和进化问题、物质本质和相互作用问题、宇宙起源和性质问题、信息交流及其本质问题。从2001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是两个关键科技领域,对未来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深远的影响。
路甬祥认为,尽管信息产业去年出现全球性的不景气,但信息技术的影响仍然是最广泛、最深刻的,即使生命科学的发展也有赖于信息技术的支持,比如人类基因测序就离不开信息技术。2001年信息技术领域入选成果是美国科学家研制出单分子晶体管、首台可自动运行的DNA计算机在以色列问世、德国研制单电子纳米开关。这些研究尽管目前距实际应用还有较大距离,但它们无疑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日本加强基础研究值得深思
日本这些年在基础研究领域有所突破,在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中,日本科学家参与了3项,特别是日本科学家找到"电荷宇称不守恒"现象的有力证据、日英科学家在激光核聚变研究上获得新进展,说明日本加强基础研究取得明显成效。
二战后,日本科技发展较为重视直接为经济发展服务,采用了在别国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的做法,这种做法在短期内是有效的,但从根本上缺乏独立创新能力,这使得日本科技、经济发展缺乏后劲。近十几年日本在科技和经济发展上出现的几次重大失误与此有关。比如,在高清晰度电视研究领域,由于日本采取了模拟式的方法,没有跟上数字化的浪潮,因此在这一领域全军覆没。
近年来日本加强了基础研究。路甬祥认为,日本重视基础研究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思。中国科技发展当然要为推动经济发展服务,但不能因此而忽视基础研究。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基础研究,并且鼓励“好奇心驱动”的研究。他说:“我相信我们在基础研究领域会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与世界的差距会进一步缩小。”
他说,中国目前科研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其中基础研究费用占科研经费不到10%,而目前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15%,我们力争先达到10%,并希望达到15%。
中国科研成绩斐然
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反映了中国在2001年科研取得可喜的成就。路甬祥认为,在评选时,两院院士坚持了国际标准,比如科学部分,坚持了世界领先的、原创性的工作。在人类基因组研究工作中,尽管我们只分担了1%的工作,但在方法、质量和效率上成绩突出,受到国际学术界的肯定。在水稻基因组研究工作中,我国起步较晚,但在世界上最早完成,而且是独立完成的。中国科技大学的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直接观察到分子内部结构。这在国际上是首创性的成果,有很大的科学前景,会推动纳米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为探索微观世界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许对今后科技和经济发展具有很大影响。
路甬祥认为,这次评选反映了我国在基础性研究工作领域取得的成绩。比如我国建成世界上最大种质资源库就是充分利用我国宝贵的生物资源。全国土地资源“家底”摸清,是我国迄今最系统、全面、准确的土地国情国力资料,项目成果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一项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在高技术方面,评选反映了我国取得了战略性的、在世界范围内有竞争力的成果。比如“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它不但是扬国威的成果,而且能带动一系列相关领域的发展;“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研制成功,其性能价格比优于国际标准,在国际上有竞争力;比如我国创世界棉花单产“三连冠”,尽管不是关键性的技术突破,但是一项战略性的科技创新集成,在提高产量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些成果说明我国在高技术领域总体上又有了提高。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