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年来快速的城市化、工业化过程,在显著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给区域生态环境和人民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由于化石能源使用大幅增加、地表硬结、水体富营养化等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城市‘五色’效应,是生态退化的表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王如松形象地称“五色”效应为“五彩缤纷”,指的是红色的热岛效应、绿色的水华效应、灰色的灰霾效应、黄色的沙尘效应和开山挖石的白色斑秃效应。他认为,城市病的生态学实质是资源代谢失衡问题,系统结构功能失调问题,和人的行为与信息反馈机制失控问题。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是人与环境关系的健康,包括人体和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生态健康,人居和产业环境及代谢过程的健康,景观和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健康以及社会生态意识、理念、伦理和文化的健康等。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生产与生活环境的改造以及生态文明的能力建设是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关键。
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是指具有净化、绿化、活化、美化综合功能的绿地(肺)、湿地(肾)、地表和建筑物表层(皮)、废弃物排放、处置、调节和缓冲带(口),以及城市的山形水系、生态交通网络(脉)等。
城市生态产业园区与生态住区商住社区的健康取决于社区或园区生态演化的成熟度、生态品质的优劣和生态代谢效率的高低和景观格局的合理性。
生态文明是我国城市生态健康的软肋,提升决策管理者、生产经营者和全体市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包括认知文明、体制文明、物态文明和心态文明是生态健康建设的关键。
王如松指出,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强烈的现代化需求,密集的土地开发活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高物耗、高污染的产业发展模式,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资源耗竭、环境污染、自然生态退化和人群健康受损等问题。
“我国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才刚起步,其中还有许多科学问题亟待解决,应尽快开展多学科的城市生态系统研究,加强动力学机制、控制论方法和生态工程技术的系统研究,为城市发展、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王如松说。
更多信息查看>>>科技评论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