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科普小知识介绍:化学与化学武器
2013-09-09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简言之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用途及人工合成方法,科学的发展是为人类谋利益的,化学也不例外。当人们还不很了解化学的时候,一方面觉得很神秘、喜爱它;另一方面偶尔遇到一些有毒物质时,又惧怕它,甚至读“化学”而色变。这都是不正确的宣传误导所造成的。

  曾有这么一则商业广告,为表明它的保健品多么的好、多么的对人有益,竟说:“该产品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首先“化学物质”此用语欠妥,是不规范的说法,其次语焉不详,易误导人的认知观,使人曲解为化学物质是不好的、有毒的。殊不知任何纯物质都有确定的组成和表达式——称为化学式,纯水的化学式是H2O,难道此产品中连水都没有?这不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现有的几千万种物质中,其来源有两个方面:

  天然存在的,如食盐、水等;用化学方法人工制取的(但不可称为化学物质)如西药大多数是合成的。上述的各物质中有些是有毒的(毒性大的可称为化学毒剂),如农药、滴滴畏、乐果等,有些是无毒的,而只是人类衣、食、住、行赖以生存的必需物质资源。

  人类是有智慧的,可把一些有毒的物质用来为人类服务:农业上用的殺虫剂、家庭中殺灭蚊蝇的药水、医务界用的消毒剂等。

  在战争年代,把一些毒性大的化学毒剂制成多种化学武器。常见的如毒气强,它与生化武器如细菌战又有区别,化学毒剂是无声的殺手,是一种大规模的殺伤性武器。按对人体伤害的毒理作用,将化学毒剂分为六大类:

  1.神经性毒剂

  如沙林、塔崩、维埃克斯等。医院里用的麻醉剂如乙醚(味微甜吸入式)三氟氯溴乙烷,河索卡因(局部麻醉剂)它们的毒性小且是可逆的。

  2.糜烂性毒剂

  如芥子气、路易氏气等。此类毒气吸入后口鼻会溃烂。

  3.全身中毒性毒剂

  如氢氰酸、氯气、氯化氢、氨气等,现便于特工人员遇险后自裁将氢氯酸制成氰化钾(固体)将一小粒氰钾包好后放入假牙内或植入皮下然后用力一拍即可。

  4.窒息性毒剂

  如光气、双光气等。这类气体比空气重,好象在空气的上空加上盖被,让人吸不到空气中的氧气,使人窒息。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含氯的化合物如聚氯化烯、三氯(甲烷)等燃烧时会产生少量光气,用四氯化碳灭火时,在高温下也会产生光气,造成光化污染。

  5.刺激性毒剂

  如苯乙酮、亚当气等,余如二氧化硫、硫化氢(臭鸡蛋味)这些气体可刺激人的呼吸道、眼等。

  6.失能性毒剂

  如毕兹,人吸入后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在这些毒剂中,对人体的殺伤时间长短不同。

  有的时间短是暂时性的其殺伤时间可持续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如沙林、氢氰酸等这类物质的物理特性是:沸点低,易挥发、少数常温下为固态。由于其物理特性常常散布于空气中形成氮溶液使空气染毒,但它们遇到强氧化剂会变成无毒气体,这就为消毒提供了途径与方法。

  另一类殺伤时间长持久性的,其殺伤时间可持续几天甚至几十天都不挥散,这类毒剂的物理特性是:沸点高、难挥发,主要呈液滴,如芥子气、维埃克斯等,由于其物理特性的关系,主要散布于地面,服装和武器上。

  与常规武器相比,化学武器有其特殊的殺伤性:

  殺伤途径多,皮肤、空气、食物及水源均可染毒;殺伤范围大,空气一旦染毒,则随风票据,扩散到远处;殺伤的隐蔽性强,特别是沸点高的化学毒剂会慢慢转移到低洼处,不易被人发现,有的移向建筑物内。

  化学毒剂锥然有毒并不可怕,可防可治。

  在野外如闻到有毒气味,人首先应转移到上风,站在高处。当含氯的有机物燃烧或用四氯化碳灭火时,除产生光气外还有其它有毒气体产生,这时人应站在上风和高处。

  遇有严重的毒剂污染最有效的防范是戴防毒面具,穿防毒服。若室外有毒气向室内扩散时应关闭门窗,同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若是碱性毒气如氨气,可在湿毛由上沾点醋。

  战争中使敌人使用毒气源,也不可怕,可以用各种有效的消毒剂彻底消毒。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