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研制出多款地震救援机器人可深入废墟、危险化学品环境实行救援
从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了解到,针对地震灾害救援的复杂性,我国已经成功研制出多款地震搜救机器人,目前已进入示范应用阶段。预计在“十二五”期间,将作为地震应急搜救装备投入实际使用。特别是其中一款小飞机机器人,有望率先在地震救援中使用。
》》专题报道:关注日本大地震 高科技救援型机器人将满足抗震之需
地震人工救援充满危险
根据近几年地震救援情况不难看出,由于地震发生后废墟结构极不稳定,很容易对在废墟中的救援队员造成危险。而涉核、涉化设施的震后救援,更充满危险性。
据了解,在日本参与救援的各国救援队,这次主要还是携带生命探测仪、切割装置等救援设备。由于目前重灾区面临核泄漏危机这一特殊情况,各国救援队正面临救援难题。
比如此次日本地震,中国国际救援队奔赴的是遭受严重海啸灾害的日本岩手县大船渡市。特别是灾区下雪后,冒着严寒,中国国际救援队先后在岩手县大船渡市完成了对200余幢房屋的拉网式排查搜索。
一些大面积的倒塌建筑,可以借助机械挖掘搜索,但一些缝隙、狭小空间等,救援队员进去有危险,大型设备又没有“用武之地”,就需要一些特定的设备来完成搜救。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