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内蒙古中生代恐龙化石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2001-11-17

   新华网呼和浩特11月17日电(徐战前  李云平)记者从内蒙古国土资源厅获悉:国土资源部"九五"计划前沿科技项目《内蒙古中生代恐龙化石发掘与研究》顺利完成,并通过国土资源部专家委员会评审验收,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这些成果全部由国内地质古生物工作者研究完成,这在内蒙古恐龙化石研究史上尚属首次。

   该项目自1998年实施以来,内蒙古地质古生物研究中心先后对锡林郭勒、阿拉善、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四个盟市的六个恐龙化石产地、近五千平方公里的白垩纪地层进行野外普查和分析研究,发现了一批重要的恐龙化石和恐龙足迹化石,初步了解了该地区古地理环境和化石的埋藏规律。

   在对二连盆地280平方公里晚白垩纪地层调查对比中,首次发现了底砾岩层,并提出二连盆地为古内陆湖、恐龙化石赋存与沉积环境有关的新理论;发现镰刀龙类的两个新属和鸭嘴龙类的一个新种,分别以地名命名为“内蒙古龙”、“二连龙”和“锡林郭勒计尔摩龙”。研究发现,“内蒙古龙”与“二连龙”兼有植食性和肉食性恐龙特征,属镰刀龙类后期恐龙,与窃蛋龙类有较近的血缘关系。另外,“内蒙古龙”有进步的肩带和较短的尾部,特征类似鸟类;“二连龙”个体较大,肠骨特化,由此表明镰刀类在晚白垩纪早期就有很大的分异度。这些发现均为确定镰刀龙类恐龙家族的分类位置提供了依据。“锡林郭勒计尔摩龙”属鸭嘴龙的一个种,特征为中等大小、平头、腰部荐椎最多可达8个,是鸭嘴龙的过渡种型。

   在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罕乌拉苏木(乡)采集到一具甲龙骨骼化石。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赵喜进教授研究后认为,这是目前亚洲地区采集到的最完整的一具甲龙骨骼化石。初步鉴定为甲龙的一个新属。在巴彦淖尔盟发现了原角龙类不同发育阶段的化石,为研究原角龙类的演化提供了有力证据。

   据该项目验收委员会委员、著名古生物专家季强介绍,内蒙古是中国中生代白垩纪地层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区之一,是国际上瞩目的晚白垩纪恐龙化石的重要产地。这些成果为国际上研究恐龙化石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依据,也为内蒙古开发恐龙化石资源、发展旅游业带来新的契机。(完)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