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安7月23日电陕西省野生动物饲养抢救研究中心今年在朱鹮孵化中创两项纪录:进行自然孵化,共产卵7枚,成功育出5只雏鸟,创下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自然繁殖的最高纪录;在一个笼子里饲养多对朱鹮成功孵化两只雏鸟,打破了以往一舍多巢不能孵化的先例。如今,这里新孵化出的26只朱鹮已能拍翅飞翔。
今年3月4日,60只人工饲养的朱鹮从气候暖湿的洋县调配到位于周至县的省野生动物饲养抢救研究中心后,因两地气候差异较大,迁居朱鹮繁衍后代的情况引起了野生动物保护专家们的普遍关注。昨日上午,记者来到陕西省野生动物饲养抢救中心时,见到今年经60只朱鹮产卵孵化出的26只小朱鹮正悠闲地在新建的笼舍里踱步,活泼地在一起嬉戏。它们已能拍翅飞翔,四处觅食。
据该中心两位朱鹮培育专家介绍,这60只朱鹮进入孵化期后,中心采取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相结合的办法,28天后,26只小朱鹮破壳而出。他们选了两对朱鹮进行自然孵化,共产卵7枚,成功育出5只雏鸟,这是历年来朱鹮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自然繁殖的最高纪录。另外,在一个笼子里饲养多对朱鹮并产下2枚卵,最后成功孵化2只雏鸟,这一试验打破了朱鹮一舍多巢不能孵化的先例。(完)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