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假冒湖北省两所高校录取通知书骗取1亿余元的案例曝光,犯罪分子已被绳之以法。但是,在严厉查处类似违法犯罪案件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反思和检讨教育监管制度、学校管理制度特别是收费制度等,而不能简单地把教育资源短缺作为教育改革滞后的借口,更不能把它当作腐败乃至违法犯罪渗入教育领域的借口。
首先,要充分研究教育高收费弊端,尽快拿出调整办法。我国高等教育正在接近“大众化”,在校大学生人数由1998年的340多万猛增到今年的1400万。而维系中国高等教育正常运转大约需要4000亿元经费,国家实际投入只有800亿元,高校向银行借贷的总金额已经超过了1000亿元,差额部分主要靠各高校收取学费。
笔者并不只是担心学费高企这一现象,而是对如何构架“学费支出结构”更加关注。把高学费集中到城乡居民个人头上,不仅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相适应,也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相悖。
他山之石,可供借鉴。根据可比数据估计,美国州立大学的财政开支,1/3来自学费收入,1/3来自州财政拨款,另外1/3来自包括赞助款在内的“其余各项收入”。总体测算,在美国,由大学、州政府、联邦政府、以及各种基金和慈善机构提供的名目繁杂的奖学金、助学金、工读贷款、低息贷款、无息贷款等等,其总额约为大学学费的50%。
相比之下,我们在社会性奖学金开发、政府和社会助学贷款方面,大有可以挖掘的潜力。比如,可立法规定国有大中型企业每年拿出一部分利润投向教育基金。
其次,必须加快研究教育管理体制的诸多问题,并加以改善。笔者认为,招生、收费、高校督察三项制度,应当优先考虑。招生程序要进一步透明公开,防止高校滥用教育资源和教育寻租问题。收费制度要严格规范,制定收费标准要经过必要的听证程序,确保标准适当;标准制定后,不允许随意增加费用。对高校日常管理、收费管理要加强督察,引入社会监督机制。
第三,强化“以德治教”、“以德兴教”意识,下大力气解决教育腐败问题。正是由于教育资源短缺、收费制度存在严重弊端、教育督察制度不力,教育腐败问题呈现日益加重的趋势。所谓高学费、择校费等问题,并不是单单教育资源不足可以解释的。
再如教授不授课的问题,也是教育腐败的表现之一。温家宝总理9月9日会见教育界代表时也提到这个问题,强调“我们现在许多学校,教授、名师不上课堂,这种做法应该改变”。教师教授忙于开各种研讨会,忙于当独立董事,忙于挣钱,尽管不完全是坏事,但如果因此脱离教学的话,恐怕就是坏事了。
从改革整体设计和整体部署来看,在教育方面也大有提高的余地。在《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中,用150余字阐述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问题,也特别提到“严格规范各类学校招生和收费制度,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和监督”。
但是,在国家发改委负责人9月11日阶段性总结《意见》落实情况时,除提及“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开”,“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招投标试点继续推进”外,涉及教育改革的内容很少。这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育改革仍然滞后和缓慢,“亏空”较大,亟需补救。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